新课改下如何减少后进生的产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新课改下如何减少后进生的产生

郭茹

陕西榆林市靖边县第六中学郭茹

笔者十多年教学中发现,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多始终是初中英语教学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实行课改后加之小学开始学习英语,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以前两极分化一般在八年级才开始,而现在七年级上学期就已经很突出了,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不能漠视,更不能回避。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教师方面

(1)片面的理解课改精神,忽视基础知识(词汇和语法),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课堂形式是“活”了,教师片面地认为体验和参与主要是以口头的形式来进行,从而忽视了以前行之有效的单词过关考试,语法归纳练习。结果学生的能力成了空中楼阁。

(2)教法单调,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教师在传授知识、组织课堂的过程中,如果活动的形式不经常变化,老是一个模式,形式很快就会失去新鲜感和好奇心,从而抑制形式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3)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不能因人而异,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及时的合适的方法指点,甚至认为后进生是“包袱”,导致后进生有了消极破坏的学习态度。

2、学生方面

(1)学习方法

后进生大多都无恰当的学习方法,其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听讲,课后不巩固,只注重文字信息不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只注重教师布置的硬任务(书面作业),而不注重软任务(读书、背诵等),这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再好的头脑也会衰败萎缩的。

(2)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不当,会产生定势性的不适于英语学习的习惯。比如,没有静听别人说、读、答、问的习惯;没有勇于模仿说写的习惯;没有说后检查的习惯;没有作业翻书和反复订正作业的习惯;没有反复复习的习惯……在日常学习中,后进生的这些表现多受到指责,而很少得到矫正和培养,再加之老师对他们的好习惯的养成期限较短,要求过高,操之过急,短期内不见效,就弃之不顾。自然他们就不愿学,从而不能学。

(3)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各科都很重要。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往往感到新鲜,好奇,从而对其产生兴趣,所以在起始阶段英语学习效果很好。但是,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和教材内容的加深,再加之英语学习操练多,记忆量、信息量大等特点,不少学生渐渐对英语产生厌倦情绪;积极性下降,成绩必然下降。父母不爱、老师不喜、同学轻视、社会厌弃、感情无所寄托、精神难以振作,“学如逆水行舟”,于是他们便成为后进生。

根据以上原因可以看出,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不及时解决定会出现更严重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可通过探析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制定一些英语教学策略来减少这些后进生人数。

(一)了解后进生,把学生看作自己的领导与之保持联系,消除心理障碍

后进生可能是调皮生,也可能是集体的“嫌弃儿”,而不一定就不能成为栋梁之才。但社会、教师、家长的偏爱都在尖子生或循规蹈矩的中等生身上,后进生一般都被孤立了。教师要把学生看作自己的领导与之保持联系,多与后进生交流。后进生正处于少年——青年过渡期,他们内心世界日益复杂,其感情都有封锁性,极难外泄。所以一个被全班公认的后进生,他们的内心常常既紧张又抗拒,极易发展成一种消极破坏的学习态度。教师要了解后进生的一般特点,真情地爱护他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一般而言,初中生,哪位教师对他好,就对其所教的科目产生兴趣。因此备课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上课时随时注意后进生的反应,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同时,从七年级开始也要注意通过平常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后进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从而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故教师不能把后进生看成包袱,而应首先要认识到后进生也是“学生主体”的组成分子,为人民服务就包括为后进生服务。其次要从后进生角度去了解后进生和为后进生打算,应多设想:如果自己是一个后进生,自己的亲骨肉是一个后进生,会希望教师怎么办?如果后进生是自己的领导,你会如何面对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平等地对待后进生,爱护后进生,为后进生着想。对后进生满含成功的期望,是帮助后进生的基础。这样才可能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才能让“嫌弃儿”回到班集体来。

(二)激发学习动机,建立信心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和期望,特别是对后进生,让他们受到与优生同等的心理待遇,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从而树立学习信心。为此,需充分利用成就性需要。首先,在“最低要求和无限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教师应保证让后进生每一节课或个别辅导之时,都能学有所得,而不是“奉陪末座”。其次明确交代教学活动的目的,让后进生在目标明确的小步子中前进。这样既易于达到目标,又能具体地看到学习成果。此外,应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后进生再差,也会有自己的进步,只是我们常常着眼于差,用非后进生的水平去衡量他们,所以老觉得无进步可言。教师需要牢记“教子十罪不如奖子一长”的教训。让他们坚定信心,奋发向上,从而不断进步,显示出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改进教法,创设新颖的学习环境

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常抓不懈。教师如不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善于启发学生主动思维,仍用一种“我讲你听、我写你抄”,“划条条,背纲纲”的办法,学生的学习一定被动、沉闷。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层层设疑法、幽默的表现形式,漫画的形式或幻灯、录像、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适当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操,变“后进”为“先进”。

(四)解决后进生学习中的具体困难,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每个后进生的实际困难不尽相同,教师应分别研究,逐一解决。经本人归纳后进生的共同困难主要有三个:没有学习的拐杖;记不住单词;不能参加集体学习,闭塞单干。

学习的拐杖指拼读能力和必要的语法知识。故应给他们补习音标及拼读规则。进行词汇教学时可教给学生音、形、义、景相结合的记忆单词方法,联想记忆单词法和利用构词法识记词汇,对于后进生来说掌握单词的中文意思远远重要于掌握单词的拼写。由于缺乏必要的语法知识,后进生对全班的教学内容茫然不解。为此,应着重给他们补习词类的形式变化。如:be,can,do,have,let,may,will等以及动词的各种形式,名词、代词的数、格,形容词、副词的级。

找到学习的拐杖一切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从而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可提供各种方法供后进生多试用,也可对后进生的学习方法给予个别指导。

当然,转变和帮助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非一朝一夕,一时一事即可完成,作为教师应不断地研究和探讨,力求以更好的方法来帮助和转变后进生,为中国素质教育和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