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R-Band临床使用的国内护理现状

林松(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广西南宁53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1-0233-02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发展,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1],术后穿刺部位的止血方法越来越引起关注,术后止血不当,会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血肿、麻木、青紫、桡动脉闭塞并发症,如何进一步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产生是当务之急[2]。日本泰尔茂公司生产的TR-Band装置自进入我国使用以来,深受患者及病人的喜欢,效果肯定。本文就我国TR-Band临床使用护理现状作一综述。

1TR-Band的概况

1.1结构TR-Band由两个特殊设计的大小不一的椭圆型球囊、环绕的支撑板、附有Air标志的注气导管、放风帽、可调节锁扣的透明胶布和专用注射器组成。

1.2特点对穿刺点进行准确定位压迫,作用力相对集中于穿刺点,减小病人痛苦;球囊注入空气后环绕的支撑板与手腕皮肤存在一定空间,可确保足够静脉回流;通过专配的注射器进行空气注射容积调节,可精确地控制止压力,操作安全便捷;止血器为白色透明状,视觉确认,便于穿刺点的护理观察。

1.3使用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拔出鞘管2-3cm,展开止血带,气囊中心的绿色标志线对准桡动脉穿刺点,两端粘扣固定,使用专用注射器在标有Air的导管注入气体13-18ml使囊膨胀,再退出全部鞘管,并确定不出血,如观察渗血继续注入空气到止血。检查止血的进展情况,用注射器相应地进行空气压力调节。

2适应症及并发症

用于经桡动穿刺介入手术后,进行桡动脉压迫止血的辅助装置。并发症主要有出血、血肿、肢端肿胀、麻木、青紫、桡动脉急性闭塞。

3临床护理现状

3.1注气量TR-Band气囊标准空气容积为13ml,最大的空气容积为18ml,临床应用无参照指标,全凭个人经验及习惯而定。张继红[3]报道充气13-15ml,最多不超过18ml;向丽云[4]报道充气13-18ml;赵小爱[5]等报告先注入10ml拔出鞘管后再注入10ml;胡彤彤报道充14-18ml;吴秀春[6]等报道6-15ml;李丹报道18-20ml;廖梅等报道注入12ml;产品经验介绍一次注入17ml,我科一般常规注入18ml。

3.2放气速度及压迫时间关于TR-Band止血气囊压迫多长时间后开始渐减压及压迫多长时间为宜的研究较少,韦永强[7]研究认为,2h后逐渐放气,6h内完全解除止血效果好,发生的并发症少,出现血肿为3.4%;王静[8]等观察2h放气1ml,共3次,最后一次解除止血阀,有出血为1.96%;李清玉等认为术后2h放气3ml,4h放气2ml,12h解除装置,血肿发生率为11.7%;张艳玲[9]研究CAG术后1-2h减压0.5-1ml,连续3-6次,8-10h撤除止血器,PCI术后4h放气1ml,后每间隔2h放一次,共3次,术后12-20h撤除止血器;张继红报道每间隔1-2h放气1-3ml,共3-4次,4-6h拆除绑带,出血发生率6.5%;向丽云报道每隔1-2h放气0.5-1ml,连续4-6次,至术后8-10h解除止血器等,发生出血4.76%。我科是术后4h放气1-2ml,后每小时放1ml,6h后解除绑带,观察的335人中有6人出现血肿。

4小结

由于经皮桡动脉介入有诸多优点,为有适应症患者首先;但对TR-Band止血气囊压迫多长时间后开始渐减压及压迫多长时间为宜的研究较少,临床护理不统一,如何确定TR-Band装置使用的最佳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梅静,郭小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两种止血方式的护理观察与对比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2B):49.

[2]周建军.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两种止血方法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8,4,22(4):907.

[3]张继红.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在介入术后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4,8(1).

[4]向丽云.TR-Band桡动脉止血器应用于桡动脉途径PCI治疗止血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2006,11,12(11).

[5]赵小爱,李文艳,郭小艳.应用TR-Band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的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2008,4,7(2).

[6]吴秀春,章慧敏.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后两种止血方法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12,6(12):141.

[7]韦永强.桡动脉径路PCI后应用TR-Band止血气囊压迫的时间探计[J].新医学,2008,10,39(10):651.

[8]王静,罗萍,王霞等.应用TR-Band止血阀对桡动脉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7,41(7):648.

[9]张艳玲.应用桡动脉压迫带压迫止血的临床护理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8,2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