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鼻整形术治疗歪鼻1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鼻中隔鼻整形术治疗歪鼻11例

陈建桥

五通桥区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800

摘要:目的:探究观察鼻中隔鼻整形术在治疗鼻中隔偏离伴脱位以及软骨歪鼻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所收治的共计11名歪鼻患者,进行相应的鼻内镜改良后的鼻中隔鼻整形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切除少部分患者偏曲的软骨,在进行歪鼻矫正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上保证鼻中隔固有的结构。结果:鼻中隔软骨复位效果非常良好,并且患者的歪鼻畸形消除,对于患者的未来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结论:在未来的歪鼻整形过程中,通过鼻中隔鼻整形术辅以相应的鼻内镜设备能够有效的提升手术过程中的视野,降低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黏膜切口张力造成的偏离问题,并且并发症较少,在未来的歪鼻治疗过程中值得进行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鼻中隔;鼻整形术;切口改良

歪鼻以及鼻中隔的偏离是目前阶段比较常见的人体器官畸形,同时也会严重的影响到人体的身体健康,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等等。会严重的损伤鼻腔功能,引起一系列的鼻炎、鼻窦炎等复发症。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逐渐的重视对歪鼻以及鼻中隔进行相应的矫正手术,希望能够通过矫正手术来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

在现阶段的歪鼻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方式便是鼻内镜辅助下的鼻中隔鼻整形术,通过鼻中隔鼻整形术能够有效的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同时保证手术过程中具有丰富的视野,大大降低了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切口张力,同时所切除的部分较少,在矫正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有效的达到矫正歪鼻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全患者的鼻结构。

本课题笔者主要通过研究我院所收治的共计11例歪鼻患者来探究鼻中隔整形术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所收治的共计11例歪鼻患者,并且11例歪鼻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改良之后的鼻中隔鼻整形术来进行矫正工作。所选取的患者当中男性共计6名,女性5名。年龄平均在35.4岁,病程在3年到15年不等。主要的症状如下:患者当中鼻塞患者1例,鼻中隔偏曲呈C形的患者3例,S型患者5例,混合型偏曲1例。双侧下鼻甲肥大共计2例。在接受鼻中隔鼻整形术之前,患者无其他症状等。

1.2手术方法

11例患者均采用半卧式,并且采用局部麻醉,在鼻内镜以及电视屏坚实下进行相应的鼻中隔鼻整形术。在鼻内镜下主要采用右侧鼻中隔软骨尾段前缘、鼻小柱的后方开一切口,从鼻中隔软骨尾端上部分的皮肤切开后进行,适当的可以将切口进行扩大,以便更好的进行手术,同时通过扩大切口也有利减少切口的张力,暴露、切靠鼻中隔软骨前缘软骨膜,利用吸引器将鼻腔内部较宽阔一侧的粘膜进行去除,向上分离使其到达鼻中隔顶部,向下分离使其到达鼻腔底部。对侧鼻中隔软骨部的软骨膜以及粘膜进行分离。软骨刀主要工作为切开鼻中隔软骨后缘以及筛骨垂直板部分。将所偏曲的筛骨垂直板与犁骨骨片分离,鼻中隔剥离子断离鼻中隔软骨下缘与上颌骨鼻腔结合处。将脱位的鼻中隔软骨前下缘切出一条侧缝,切靠鼻中隔软骨背缘。游离鼻中隔软骨。手术进行到这一阶段时,鼻中隔的位置处于中线处垂直切线,并且可以左右摆动,此时将鼻中隔软骨突出的部分切除。对于鼻中隔偏离呈现出C型以及S型的患者来说,间隔需要控制在4mm左右,同时利用软骨膜刀进行辅助工作,将鼻中冠状物垂直切开,留下大部分软骨。鼻中隔剥离子在两侧软骨内侧进行分离,将处于左右摆动状态的软骨进行修正,同时把鼻中隔软骨下缘纳入到相应的鼻中隔凹槽当中,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果出现鼻中隔一侧张力较大的现象,则应当尽可能的将同侧鼻中隔鼻腔底部粘膜进行缝合固定,避免出现严重的鼻中隔张力不均衡现象。鼻中隔中间部位缝合完毕之后,基本完成复位工作,歪鼻畸形消除,鼻小柱可以采用吸收线进行缝合固定,避免鼻小柱由于手术的原因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在鼻小柱的缝合固定过程中若出现一侧张力较大,可以将同侧的鼻腔底部骨膜从骨面分离之后采用纵向切割,降低粘膜切口所产生的张力,避免对伤口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避免鼻中隔由于软骨的原因出现二次脱位现象。

其次对于两侧鼻甲肥大的患者所进行的鼻中隔鼻整形术则主要是切除工作。对于下鼻甲骨性增生者应当采用部分骨质切除工作,保证鼻下部分与鼻中隔、鼻腔底部的均衡在4mm左右,同时通过鼻内镜进行二次的观察与分析,对患者的中鼻道、总鼻道进行详细的观察,避免出现鼻道不畅通的现象。在整体手术完成之后,矫正效果良好的可以进行吸收线缝合,同时利用膨胀海绵将鼻腔双侧进行填充,在手术完成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伤口处理同时服用抗生素避免产生伤口的感染问题。在手术进行两天之后,取出患者鼻内膨胀海绵填充物,同时每天按时清理换药,在手术完成之后一个星期方可出院。

在本次课题研究过程中,应当对患者进行持续的访问以及观察,观察鼻中隔鼻整形术的整体临床效果。

1.3临床观察与结果分析

患者接受手术之后的半年时间内,对患者进行跟踪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在手术完成之后出现鼻塞、鼻出血现象,同时观察患者的鼻塞、鼻出血的恢复情况、患者中鼻道以及总鼻道的畅通情况等。在手术完成一段时间后鼻中隔是否出现偏离以及复位现象,同时检查软骨歪鼻矫正是否满意。

在实际手术完成半年时间内对共计11名歪鼻患者的检查结果发现:11名患者当中10名患者的歪鼻恢复效果非常良好,并且患者在手术完成半年时间之后没有出现鼻中隔的二次偏离现象;仅有一例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鼻中隔的一侧出现了粘膜的撕裂现象,但是鼻中隔整体矫正效果并没有被破坏,手术之后效果也比较良好。

2讨论

鼻中隔偏离以及歪鼻是目前阶段比较常见的人体器官畸形症状,常常会导致患者下鼻甲肥大,造成患者鼻甲一侧或者双侧鼻腔出现一定的生理功能,同时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等。而且歪鼻往往会造成患者出现头疼、鼻出血、流鼻涕等症状。在传统歪鼻的治疗过程中,摇门式手术是比较常见的歪鼻治疗手术,但是其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往往所借助的镜片具有较强的反光性,往往造成手术过程中照明不良,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所暴露的视野存在一定的问题,所切开的切口张力较大,容易造成患者粘膜撕裂,引起鼻中隔穿孔问题。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鼻中隔手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歪鼻治疗的成功率以及优良率,对于患者的歪鼻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在手术的过程中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视野,充分的将伤口以及具体的位置暴露在灯下,进而有效的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在鼻内镜鼻中隔整形术当中,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自身的鼻中隔结构,软骨复位效果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来说也有非常大的提升,歪鼻畸形消除,恢复效果良好,在手术完成之后长时间内不会出现伤口的感染以及歪鼻的复位现象。

2.1鼻内镜与改良切口结合的有点

在进行鼻中隔鼻整形术实施的过程中,切口主要位于鼻中隔软骨尾段前缘,鼻小柱的后方位置,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通过切割皮肤能够最大限度上较少皮肤所受到的切口张力,扩大手术的视野,在不损伤鼻中隔粘膜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而且在手术的过程中能够大大降低手术出血量,手术结束之后切口比较容易缝合,鼻内镜以及电视屏监视下为鼻中隔鼻整形术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保证了手术的操作准确性。手术的准确性是符合当前阶段微创手术的标准以及原理的。

2.2鼻内镜下鼻中隔整形术的优势分析

在本次所研究的共计11例歪鼻患者当中,采用的鼻内镜辅助的鼻中隔鼻整形术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歪鼻恢复效果,在手术的过程中切出了一小部分的软骨,在矫正偏曲以及脱位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鼻中隔的解剖结构,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剥离侧骨粘膜,保证了软骨良好的供血效果,最大限度上保证了一侧鼻中隔黏膜的完整性,在对鼻中隔软骨膜以及粘骨膜进行分离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更大的成功率。

在分离鼻中隔软骨的过程中,通过将鼻中隔软骨前缘下纳到相应的大翼软骨内侧之间的凹槽当中,鼻小柱位置可以间接利用吸收线进行缝合固定。如果在缝合的过程中出现一侧的张力较大的现象,可以将同侧鼻腔底部进行分离之后切开,以保证粘膜张力符合一定的平衡效果,总结来说通过鼻中隔鼻整形术能够有效的避免鼻中隔偏曲再脱位。

3小结

在鼻内镜辅助在的鼻中隔鼻整形术能够有效的保证歪鼻的治疗效果,并且手术过程中的视野广阔以及出血少的优点是适合在未来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的。同时鼻中隔鼻整形术能够在去除最小的组织之下,保证患者的恢复效果,保留了患者鼻中隔支架,适合患者后续的鼻窦、鼻腔生理功能的更好恢复。

参考文献:

[1]勾庆芬,王建刚,张一鸣,王玉荣,付冰川.开放式手术矫治歪鼻畸形的临床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11):481-483.

[2]徐源,李伟,黄晓东.鼻中隔鼻整形术治疗歪鼻11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09):551-552.

[3]尹康,高伟成,吴国平,夏德林,赵利平.鼻整形术对受术者体像影响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7,(12):1629-1631.

[4]刘澍,赵玉琴,贾慧存,鲁宁,朱瑞琴.经鼻小柱倒V型切口联合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并同期鼻整形术[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08):56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