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校企文化立体融合的研究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3

实现校企文化立体融合的研究与探索

关秋

——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商贸系为例

摘要:为了更好地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树立具有辐射效应的品牌,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优秀吸纳企业文化,本文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对校企文化的立体融合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校企文化立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11-0036-02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解这种已成为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的实施效果,2010年7月我院部分教师到广州、深圳、柳州等部分冠名企业进行了走访和调查,下面是调查到的主要存在问题:

(一)企业的反映

1.部分学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企业的管理,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差。

2.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脱节,还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欠缺实际操作能力。

3.学生欠缺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正确的择业观,表现在不知自己想要什么,该往哪里走。部分实习生实习态度不明确,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学习。

(二)学生的反映

1.企业以制度管人,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奖罚分明,学生一时难以接受。

2.生产、销售一线的工作太累、太单调,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和学校生活差别很大。

3.部分学生不敢与店长或老员工进行沟通,不能很快融入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人际交流沟通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近期从企业和学生反馈得到的信息,企业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实习生会是极力挽留,并予以重用;对那些不能很快适应企业要求的实习生则不会聘用。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存在问题:毕业生进入企业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适应,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不仅表现在知识、技能的方面的欠缺,还表现为对企业文化的不适。学生到企业实习期间面对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很大的全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企业要求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能零距离就业,即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但是从现实来看,不少学生还不达到于这种要求,学生到企业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留不住。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导致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变长,不适应企业的需求,并由此产生了很多苦恼与困惑。除了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外,就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陌生与不认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前一般已度过了11年左右的校园生活。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诸多的不同,长期在校园文化熏陶中长大的学生,对企业文化产生陌生感也就成为了一种客观存在。

根本原因:目前职业学校不重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这正是高校人才培养脱离社会实际和企业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是因校、企两种文化的疏远和“游离”而产生的。

本文着重探寻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立体交融的途径,讨论职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方式方法,实现校企文化立体融合,使学生毕业后能零距离就业,即能“下得去,留得住”,由点及面,窥一斑见全豹。

三、高职校企文化立体融合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的由办学理念、组织制度和道德规范共同构成的人文生态环境,它以全校师生集体的价值取向为核心,凝结着学风、教风、师风、校风以及独具特质的校容校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立足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交融点”,充分体现其“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一方面要与文化底蕴深厚的普通高校紧密合作,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位:另一方面要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与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融合,吸纳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技能、职业人文素质等方面的职业文化精髓,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切实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最大限度地消减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门槛,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将社会文化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掌握服务社会的职业技能,由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加主动的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自觉的以社会规范要求自己,以就业导向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从而促使大学生顺利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四、实现校企文化立体融合的探索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方面要开设专门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既收集一般理论知识,要介绍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精髓,更要教给学生适应、融合企业文化的方法。企业文化中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策略是大学生所或缺的财富,不同的企业都有不同的管理经验、营销策略、生产方式和领导人,通过这个融合过程,我们大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

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科教学渗透。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企业文化教育。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讲授,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关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要义。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中感受到了企业文化的魅力和实质内涵,从而对企业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系要求5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利用寒暑假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两年内不少于三个月。实习后必须上交心得体会,而且要特别强调在今后的教学任务中要将工作的实践经验有效地融入到教学当中,要求教师在企业实习期间获企业批准后录制相关企业短片用于教学当中,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这些举措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有效探索。

(二)以企业管理模式为借鉴,实现校园生活与企业生产的接轨

系部的管理教育可以与优秀的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借鉴优秀企业管理的经验,通过管理接轨的途径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首先,在校园内部积极创造高度仿真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努力营造企业工作环境,按照企业管理模式组织实习和实训环节。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融入实践性专业教学的每个环节,使校企文化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实训、实习基地既是高职办学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是高职办学特色最显著的标志。实验实训场所及其设施要尽可能与第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对接,形成真实、仿真或模拟的训练环境,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将理论教学、实训、实验、考试乃至技术服务融为一体,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和氛围,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有效地融入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之中。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实习、顶岗实习,培养学生敬业乐群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生产实践技能和整体职业素质。

其次,借鉴和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尝试学生职员化管理。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熟悉和了解企业管理的特点,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抓课堂、抓细节”,尝试对学生实行职员化管理。“抓课堂”就是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实行“经理(班长)负责制”,制定班级制度公约;“抓细节”就是按照“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从校牌配戴、就餐秩序、教室物品摆放、内务打扫、行为举止、仪容仪表等细节抓起,把学校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另外就是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查检、评比,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与学生学业评价挂钩。制度的落实最终体现在奖惩上,所以,通过开展检查、评比、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和学生学业评价挂钩,让他们由“强制意识”到“自觉意识”。

(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系部文化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让他们体验不同企业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企业的人文情怀。学生是校企文化融合的最直接受益者,要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到相关的校企文化融合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使他们在校企文化实践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切身感受校企文化融合的无限魅力。

首先,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社团活动可为广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和个人爱好提供场所,成为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舞台,也可为校园文化注入活力,甚至会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因此,可以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经常邀请合作企业的管理层人士走进系部,举办企业文化宣讲、召开专题报告会、开展企业文化论坛等活动,介绍企业品牌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生产经营状况、企业价值理念、企业与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预测等内容,使师生加深对有关企业的全面了解。其次,系部要精心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师生走向社会,深入到企业中实习,进行调查研究并开展各类服务,促使学生与企业领导、技术人员,进行多方面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再次,努力创建具有医药商贸特色的个性文化,利用各种活动带动学生文化建设意识的培养,如以“医药商贸3.15”为专题,以“3.15医药热点、3.15医药知识问答、3.15医药回顾”三部分内容来构建体系框架,通过对近两年的医药热点事件进行追踪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进而宣传和扩大医药商贸文化的影响力。教学中融入邕城文化、药企文化、药市文化、药史文化和药贸文化,加强特色文化导向,让学生在校园里体味到浓郁职业的氛围。

校企文化立体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政策、制度、人力、财力各方面的支持以及校园相关部门的配合才能显示出其独特的成效。职校学生身处校园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无限魅力,既有利于高校培养专业人才,也有利于培养文化底蕴基础深厚广泛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关秋(1970—),女,广西柳州市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人文素质教育领域(广西南宁市,530021)。

[参考文献]

[1]陈德锋.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2]王俊,薛建荣,王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特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3).

[3]雷久相.试论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6,(9).

[4]林丽萍.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融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