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村落水口空间的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徽州古村落水口空间的解读

陈子豪

陈子豪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

摘要:徽州古村落的水口是徽州古村落的空间序列的开始,是古代先民对山水美的热爱与向往,水口的营造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文章对水口空间进行了详细解析,探索了水口景观环境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水口;天人合一;生态;水景观

1徽州村落的形成及其空间组织

1.1徽州村落的形成

“一生痴绝处,无梦在徽州”,这句千古名句,诉说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徽州古村落的独特魅力。村落,从人类最初的“居无定所”,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出现了人类聚居地的最早形态——村落,而徽州古村落是村落的文化历史中的华丽篇章。

徽州古村落最初为古越人的聚居之地,随着历史上中原人不断迁入,以至反客为主,成为徽州村落的主要建设者。徽州村落的形成主要是在东晋、唐末、南宋时期。南宋经元到明初三百多年,是徽州村落稳定发展时期。徽州村落的主要形式是在耕读文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淳朴田园式村落。于明成化、弘治之际,徽州村落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徽商开始形成。随着徽商的蓬勃发展,这一大族聚居的村落开始脱离了对传统农业的依赖。伴随着徽商的日渐显赫,徽州古村落进入了它的勃兴鼎盛期。成于徽商的发展,衰于徽商的失势,徽商的衰落和太平天国时期战争的重创,使得徽州村落陷入衰落、萧条之境。直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徽州传统村落再次受到世人注日。

1.2徽州村落的空间组织序列

徽州古村落的独特魅力在于她丰富而完整的空间序列,用与建筑异曲同工的绘画、文学语言的“起”、“承”、“转”、“合”贴切地说明了徽州村落空间结构的艺术性特征。这里的“起”是指徽州村落的序列的开端——“水口”。“水口”有着鲜明形象的水口承担了村落空间的导向作用。“水口”是村落从自然空间转为人工空间的过渡空间,“水口”空间的设计是及其考究和精细的。“承”是指徽州古村落曲折丰富的街巷空间,在村落空间组织中起着自公共空间到私人空间的承接作用,担负着村落的内部空间和民居宅院外部空间的双重角色。接下来的“转”是指村落中的小广场、牌坊,拱门、过街楼等。通常是村落空间序列的转折空间,这一空间的收敛与转折通常是为达到空间的最高潮部分做准备。最后的“合”是指村落广场、村落的景观最佳处。整个空间序列最具魅力的空间,同时也使整个由内而外的空间序列达到最高层次的“合”。

徽州村落与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里我们择取空间序列中的“水口”空间来做一个解读与研究。

2徽州村落的空间组织序曲—“水口”

2.1“水口”的定义与形成原因

2.1.1“水口”的定义

风水典籍《山龙语类》说:“水口者,水既过堂,与龙虎案山内诸水相会合流而出之处也”.

即村落中的水会合后,在下游某个位置绕过丘陵的包围流出的出口,一般也是村口,而上游水进入的地方叫天门.一般平原的水口以河口的形式存在,山区的水口多是山口或水源.

2.1.2“水口”的形成原因

“水口”的形成是在徽州古村落特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总结其形成的原因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自然的制约。徽州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在山水包围的环境限制下,村落只能建在山谷中的平坦处,而通常情况山谷也是风谷,多山风、寒流,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周围的山水在村落入口处,通过借助自然的山体,人工种植树木等方法,建设起天然的屏障,阻挡山风、寒流,使得村落内形成以一个小的气候环境。

2)风水的影响。风水理论认为,水象征着财,水口的营建可以阻挡山风直袭,具有藏风聚气的作用,在风水的影响下,水口主宰着村落的兴衰、安危、财富等等的象征,自然会受到古代先民的重视,这便是水口形成与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原动力。

3)社会的推动。徽州古村落的兴起功在徽商。富甲一方的徽商荣归故里,斥巨资修建豪宅祠堂,兴修水利,办学育人。受地少人多、村庄拥挤等条件的限制,虽然徽州地区豪门众多,但是难以家家户户兴建私家园林,从而也就促使村民共同捐资在村头的水口处兴建园林,推动了水口的发展。

2.2“水口”的特征

1)自然性。它不同于江南私家园林模山模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模式,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充分发挥山水的感染力,将其纳入到整个村落的空间当中,达到了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效果。

2)生态性。村落水口一般都是随山采势,就水取形,以自然景观为主,和人工建筑融合成与自然和谐的有机整体。有的古村落结合着自然水口流经村落的水系来进行规划布局,

3)公共性。徽州古村落中的水口一般都是村民公共活动的场所。可以说水口在功能上开创了我国园林公共性的先河。例如在西递村的迎神庙会活动中,水口是一个重要的场所。

4)文化性。徽州文化自古以来兴盛渊远,被誉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村落水口建设中的众多建筑,如文峰塔、奎星楼、牌坊等体都体现出了水口建造中浓浓的文化氛围,反映出了徽州人民的生活追求和徽州的地方特色。

2.3“水口”的功能及其文化内涵

2.3.1“水口”的功能

水口这一空间在徽州古村落的建造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水口的很多作用与今天的城市广场、公共绿地空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水口作为村落的地标性"门户",它是整个村落空间序列的起点,也是古村落景观带的序曲。

2.3.2“水口”的文化内涵

1)天人合一的自然认知:水口的选址一般多选在山脉的转折处或两山夹峙,清流左环右绕之处。重要的选址形成了较封闭的区域居住环境,可以使村落避开强烈山风的袭扰和寒冷潮湿气流的侵蚀,既体现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又营造适宜的外部空间,更符合村民获得安全稳定居所的心理需要。

2)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统一:徽州古村落水口空间往往是村落的景致优越之处,天然地形景观与人工景致、建筑的完美结合。既体现了在功能上的满足的实用型的设计智慧,也突出了在美学上的创造性追求,更加体现了古代先民的审美情趣。

3)宜家乐居的生活追求:人们通过对居住环境的选择,追求一种平安宁静,品尝山水之美生活环境,从而实现从宜居到乐居的生活追求。由于徽州的土地较少和自然地理环境一方面给村落的建设造成了限制的同时,也为山环水绕的人居环境提供了优越性。

4)生态文化的藕合,文化习俗的传承:古村落水口的生态观,是在历史文化的浸润和涵养下形成的,是村居环保及生态建设中富有价值的创新。水口中各个要素的文化内涵和存在形式,成为古代风水理论、儒道思想和朱程理学等非物质文化的有效载体。

3小结

水口给徽州村落开辟了丰富的入口序列空间,其虚实结合、高低呼应,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利用不同的山势、岗峦、溪流、湖塘,配置以牌楼、亭榭、桥梁等,形成顺应自然的优美景观。水口景观的规划设计充满着东方深邃的哲学思想,对村落的盛衰与安危起着精神主宰作用,亦是一村之民所共有的休憩娱乐之地,这一地段因而成为村镇最迷人的风景、最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所在。它反映出徽州先人对生存环境丰富意象的祈求,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研究与借鉴它,对于我们当今社会人居环境的规划与建设极具现实意义。充分吸取徽州古村落水口园林的精华,发挥生态水景观的作用,营造新农村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实现功能与审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陆林等徽州村落[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袁牧古村落水口生态环境与文化意涵研究——以徽州、婺源古村落为个案[J].苏州大学高等学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刘阳徽州传统村落水口空间的现代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