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兴化近几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浅谈兴化近几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王薇薇

兴化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兴化市225700

摘要:本文主要对兴化第四轮、第五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总体规划;制定;实施

兴化最早的城市总体规划于1983年着手编制,1986年正式批准实施。随着兴化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为了保证城市各项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兴化市政府与1989年、1996年、2002年、2013年组织了四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总体规划的制定对指导全市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对第四轮、第五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一、第四轮总体规划《兴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一)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1、规划范围

兴化市城市规划用地范围东起东外环路段,西至西环路以西1公里左右,北至荡南路以北0.6-2.5公里一带,南至兴化市科技工业园。总面积约64平方公里。

2、城市性质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里下河地区富有水乡特色的中心城市。

3、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近期:25万人,远期:35万人。

用地规模:近期:22.51平方公里,人均90.02平方米;远期:34.38平方公里,人均98.22平方米。

4、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发展方向主要向南,次要向西。

规划兴化城区仍为单中心团块状结构形态。又以主要河流划分为八个片区:旧城区、东南区、西南片、西北片、东北片、昭阳片、临城片、乌巾荡风景区

5、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一是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城市对外交通用地24.00公顷并在原有的对外公路体系基础上建立8条对外联系公路。规划客货运输各类场站设施8处。

二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道路广场用地483.10公顷。主干道网由“九横七纵”构成。

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本规划主要涉及三个层次:兴化市历史城区保护与整治规划;金东门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单个文物点保护规划。规划提出保护框架规划:主题一:“水”――浓厚的水文化,突出对风景秀丽的水文化的保护;主题二:“人”――众多的历史名人,应突出对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及相关古迹的保护;主题三:“城”――辉煌的文化古城,应突出古城历史文化的保护。

市域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分为“三个体系,两条线路,一个重点”。

(二)规划实施情况

一是取得成效:

1、有效指导了经济社会与城乡空间的建设

总规强调了“一核一轴”的城镇空间布局,并提出壮大中心城区、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加强与与泰州、苏南、沿江开发的协调对接思路。对城镇空间布局、历史文化保护、水乡特色塑造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对城市发展方向判断正确,用地布局合理。规划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兴化市的城乡建设,对比总规的预设目标,绝大多数指标均已实现,各项设施建设基本上按照总规确定的框架有序进行。

2、城市空间框架初步形成

总规实施以来,兴化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乡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依据总规,围绕“富庶、生态、文化、和谐”的发展思路,拉开建设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对外形象,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城乡建设步入“大投入、大发展、大跨越”轨道。对比2001年,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增加了11.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6.4万,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2.8个百分点。

3、历史文化保护得到较大重视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都高度重视兴化古城风貌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总规明确了对市域各类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城区的保护要求,较好的延续了兴化古城保护思路。规划实施以来,先后修缮了郑板桥故居、李园船厅、四牌楼、县丞署、八字桥等一批古建筑;并以东岳庙、兴化城墙、上池斋药店、赵海仙洋楼、家舒巷古民居建筑群、郑板桥故居等文保单位为重点,保护和恢复金东门历史街区风貌,同时依托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方特色,大力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使古城活力得到较好延续。

4、中心城区功能逐步升级,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中心城区快速拓展,“西工东居、九横七纵八片区”城市格局基本形成,避免了生产生活的相互干扰,也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城区功能更加清晰合理。通过“梳理城中水,打造水中城”,围绕城区十条主要水系,加强绿化环境建设,建设了乌巾荡公园、竹石园、森林园、昭阳湖、生态观光园等一批市民休闲公园绿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二是局限与不足:

1、市域城乡统筹有待进一步加强

总规十分重视城镇的发展建设,但对城乡统筹的研究有所欠缺,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对于整个市域的发展采取统一的发展政策,缺乏分类指导,没有突显出里下河水网地区特征;在城乡的产业发展方面,更多的是注重开发区的产业发展,缺乏一、二、三产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机制。在城乡的公共服务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2、城市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

虽然兴化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的规模和面貌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就城市的功能而言,需要进一步完善;较为显著的是兴化的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较为缺乏,现有城市级公共设施面积小,分布散,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公共设施对一个地区的带动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在规划布局时需要将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研究。

3、规划建设时序研究不足

总规的实施情况来看,总体是比较理想的,但也存在着对规划实施的时序研究不足的问题,导致部分建设没有跟上规划预设的目标。近年来,兴化城区建设的重点主要在新区拓展方面,开发区的框架虽然已经拉开,但由于配套设施和产业功能没有很好的跟进,开发区的发展活力不足。因此,新一轮总规应当重点加强规划时序研究,对规划期限内不同时期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各个发展主体的行动步骤进行统一协调。

二、第五轮总体规划《兴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一)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1、规划范围

①规划区

兴化市域,总面积2393.35平方公里。

②中心城区

规划231省道改线段、351省道、333省道所围合的范围,总面积约188平方公里。

③旧区

北至荡南路、南至车路河、西至下官河、东至上官河,总面积约5.82平方公里。

2、城市性质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苏中地区重要的工贸型城市,里下河地区富有水乡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3、城市规模

①市域规模:

市域常住人口规模近期控制在135万人以内,中期控制在140万人以内,远期控制在160万人以内。

②中心城区规模:

现状(2012年)常住人口25.4万人,建设用地约3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8平方米;

近期(2015年)规划常住人口32万人,建设用地3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3平方米;

中期(2020年)规划常住人口38万人,建设用地4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2平方米;

远期(2030年)规划常住人口50万人,建设用地5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米。

4、城市总体布局

(1)规划市域形成三个发展特点有所差别的片区:市域西北部的生态开敞片区、东北部的城镇培育片区及市域南部的城镇集聚片区。城乡空间形成“中心城区—市域副中心城镇(戴南)—重点中心镇—一般镇—村庄”五级城乡空间聚落体系。

(2)规划中心城区总体上形成“西工东居”的团块状空间结构形态,由城市河道划分为十个功能混合的组团,城市主要向南、向东发展。

5、城市综合交通

(1)市域综合交通

①公路

规划形成“一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系统,“七横六纵”的市域干线公路网络。

②铁路

规划兴建盐泰锡宜城际铁路,该铁路途经兴化市域内的安丰、海南、兴化城区、陈堡等城镇;规划在中心城区东侧设置兴化城际客运站,并在安丰镇和周庄镇预控站位。

③航运

规划形成“一纵一横一射”的市域干线航道网。

④客运、货运枢纽

规划形成“一个货运站、三个物流中心”的货运枢纽布局。

(2)中心城区综合交通

中心城区规划形成六横九纵的主干路网络。

6、旅游规划

旅游发展总体定位为:集水乡观光、历史体验、休闲度假、特色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城市。

形象定位:板桥故里、水韵兴化。

旅游发展目标:将兴化培育成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水乡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内最具魅力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充分挖掘市域范围旅游资源特色,依托空间组合分布特征,突出兴化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适应旅游产业升级发展趋势,形成“一心、三片、多点”的旅游空间布局。

(二)规划实施情况

从批准到目前规划实践看,总体促进了兴化的建设和发展,近期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认真保护兴化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努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市区副中心、重点中心镇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滨水空间打造,逐步进行工业布局调整,在相当程度上促进兴化的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兴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2]《兴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