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牙拔除术的临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浅析牙拔除术的临床护理措施

王琳娜1毕海畅1赵辉2贾秋菊1

王琳娜1毕海畅1赵辉2贾秋菊1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口腔科病房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科教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牙拔除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牙拔除术患者31例,对其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有所减弱,术后的并发症,特别是疼痛感发生的时间有效减少,患者预后较好。结论: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在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在术后紧密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利于减少患者在牙拔除术后的并发生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牙拔除术;临床护理;并发症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134-02

牙拔除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术之一,同时是治疗部分牙病以及由其所引起的全身或局部疾病的有效手段。牙拔除术同其他的外科手术相同,能够引发局部的软组织与硬组织的不同程度损伤[1]。所以在整个牙拔除术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的与医生进行配合,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

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牙拔除术患者31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17至47岁。所有患者无心力衰竭、重症高血压、心肌梗死以及心绞痛频发者;无白血病、血友病、坏血病及恶性贫血患者;无糖尿病患者(主要指血糖未控制的患者);无饥饿、疲劳过度及经期患者;无易流产以及易早产孕妇;无严重慢性疾病患者[2]。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术前常规护理询问病史,确定患者有无药物及其他的过敏史,有无全身性的疾病等。在必要时可以进行术前的抗生素或麻醉药物的过敏试验。协助医生完善术前相关的检查。签写手术同意书,同患者及其家属阐述术中可能存在的意外情况,并协助患者以正确的体位接受治疗。检查患者的口腔情况,协助患者使用漱口液进行漱口,并准备手术的麻醉药物[3]。根据患者拔牙的具体位置进行拔牙器械的准备,调整手术光源,保证其集中在手术的视野内。

2.1.2术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热情的接待患者,鼓励患者积极的表达自身的感受。向患者传授自我放松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的心理护理等。

2.2术中护理

核对患者的病历及姓名,安排患者在治疗椅上就坐,系好手术用胸巾,调整患者椅位以及光源[4]。在拔除患者的上颌牙时头部应取稍后仰位,在拔出上颌牙时颌平面同地面夹角为45°,在下颌牙的拔出时颌平面同地面平行。若需要增加牙周围的间隙及劈开牙齿时需要先告知患者,使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适时的调节灯光,以此来保持术区的明亮度。在拔牙的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观察其拔牙区域内有无出血情况。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并详细的向其介绍牙拔除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

2.3术后护理

在术后要积极的进行病情观察,观察患者拔牙区域内有无出血症状,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症状[5]。并积极开展术后的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同患者讲解拔牙后的相关注意事项、饮食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等。

3.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后,患者的焦虑及恐惧情绪的程度有所减轻,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术后患者诉说的不适感消失或减轻。在术后31例患者均未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在发生较轻的并发症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

4.讨论

牙拔除术的常见并发症有拔牙后的反应性疼痛、术后的肿胀反应、术后的开口困难症状、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及干槽症等。拔牙后的反应性疼痛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牙齿拔除处的疼痛症状,其处理方法是尽量保持口腔内的血凝块存在,并适当的给予口服的镇痛剂[6]。术后的肿胀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牙拔除区域的肿胀,且肿胀区质地较为松软富有弹性,其处理方法为缝合处切勿过紧,手术区域进行冷敷及加压进行包扎。在必要时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素及麻醉药的混合物进行局部的注射。术后的开口困难症状主要有患者的开口受限,其主要的护理方法为含漱温热的漱口液及进行一定的按揉的理疗。牙拔除术后出血主要分为原发性出血与继发性出血,原发性出血指在牙拔除当日,在取出压迫用棉球后,牙槽窝内仍有活动性的出血;继发性出血是指在术后当日无出血症状,后因创口的感染等因素引发的出血[7]。术后出血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情况,在必要时可进行血液的相关检查。对于原发性出血患者首先应进行局部的处理,在必要时可以进行输液护理,对于继发性出血的患者可以使用搔刮与缝合的方法进行止血。对于广泛性渗血及出血不止的患者可以使用碘仿海绵、碘仿纱条或止血纱布等进行填塞,来达到止血目的。牙拔除术后感染的主要表现有创口不适、出现炎性的肉芽组织增生及脓性的分泌物等。其主要的的护理方法是在局麻的情况下,进行彻底的搔刮与冲洗,清除异物与肉芽组织,对于严重的患者可以进行切开处理,在引流出脓液后,使用抗菌性的药物进行消炎[8]。干槽症的主要表现为在拔牙后的2至3天疼痛剧烈,痛感向耳颞处放射,一般的镇痛类药物止痛效果不佳。口腔内腐臭味强烈。当患者发生干槽症时其处理方法为对患者的口腔及手术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使用过氧化氢(浓度为3%)棉球进行反复性的擦拭,同时使用生理盐水对牙槽窝进行反复性的冲洗,最后使用碘仿纱条填入至拔牙的创口内。在患者术后离院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在术后的24小时候少量的渗血属于正想现象,不必因此有过重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李妙玲,黄颖荷,李杏蕊,余坚铮.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3):112-113.

[2]董春花,田利永,郭永辉,陈晓倩.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护理配合[J].河北医药,2014,36(9):1424-1425.

[3]王春会.无痛复杂牙拔除术的护理配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2):247-247.

[4]贺佳.浅谈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护理[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4):392-394

[5]李文梅.阻生下颌智牙拔除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8):732-733.

[6]黄晓.埋伏阻生牙拔除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4):2221.

[7]徐惠.下颌阻生牙拔除术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5):190.

[8]尚庆艳.优质护理在口腔牙拔除术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3):122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