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地修复策略与技术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污染土地修复策略与技术措施研究

杨文冰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10075

摘要:我国农业的发展受到现实中土壤问题的深刻影响,土壤问题也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当前的土壤污染问题引起了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期实现更加全面的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对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目前,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这说明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选择;策略

污染土壤的恢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迁移、吸收、分解和转化,降低污染物浓度,或者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本文根据实际情况,首先介绍了三种主要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探讨了土壤修复技术的选择,最后对土壤污染修复的未来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1污染物种类

1.1重金属污染物

除金属砷和非金属氟化物外,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包括铅、铬、汞等。铅主要通过含铅汽油排放以及与铅生产相关的企业所产生的含铅垃圾来污染土壤;铬主要通过铬矿企业开采和冶炼铬,以及排放含有铬废液的污染土壤;汞主要通过含汞废液,含汞的化肥农药以及各类污泥、垃圾污染土壤。重金属砷通过有色金属的开采冶炼和随施入土壤的磷肥进入土壤;非金属氟主要通过母岩、矿藏自然扩散以及企业排氟污染土壤。

1.2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三氯乙酸、矿物油和废塑料制品。农药施入土壤后,通过土壤、植物、动物以及人类这一生物链,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含有三氯乙酸的化工产品过量施入,也会给土壤带来极大危害。

1.3固体废物和放射性污染物

工业和矿业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对土壤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废水主要通过农业灌溉污染土壤及农作物。固体废弃物转变为城市垃圾,产生有毒病源微生物,通过污染作物,进而污染土壤。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来自大量化学肥料的施用以及医院丢弃的各类药物和核污染。

2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受重金属的影响,土壤出现污染问题的几率大幅度提升,这就应从一系列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规划一系列合理有效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据此改善土壤污染现状。就目前来看,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技术手段比较多,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

2.1物理修复技术

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常见技术手段,物理修复技术在土壤整改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物理技术还分为改土法和土壤固化法这两种。对于改土法来说,主要表现在改变土壤条件和周边环境状态上。对于土壤固化法来说,主要表现在对土壤中危险性废弃物集中处理上,从而降低重金属等污染物对土壤产生的影响。由于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和弊端,这就应结合土壤现状和重金属污染程度等方面选取适当的物理修复方法,避免土壤重金属修复过程中出现问题,进一步提升土壤整体安全性。

2.2化学修复技术

对于应用于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化学修复技术来说,主要包括浸出、钝化、稳定和有机改良等方法。为此,应从土壤污染现状的角度出发选取适当的技术手段。一般来说,污染很严重的土壤环境,一般采用的是浸出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处理大量的土壤,但因为有土壤性质的因素问题,它的成本高低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对于污染较为小的土壤环境,采用的技术是钝化和稳定化,主要是由于钝化和稳定化并不特别复杂,成本也不高。

2.3生物修复技术

目前生物修复技术有两种,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两种生物修复技术针对不同的土壤环境的改善。植物的修复技术主要应用于矿产环境中的土壤处理,应用后不会给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成本不高,操作起来也不容易。

但是使用后的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同时受到气候条件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微生物再生技术利用在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减少了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但是这个方法也有缺点,效果是很普遍的,不能大规模使用。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分析,只是采用一种修复技术,实际效果往往很小,应用范围也很有限。因此,目前已利用组合技术有效解决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即,应用各种技术以减少土壤污染的数量并改善土壤环境。

3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治理应以土壤特性、土壤自净作用、污染物种类以及污染途径等为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污染后的土壤进行治理。

3.1利用土壤特性治理污染的土壤

对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可以从土壤的特性出发。首先,利用土壤的生产性可以种植一些具有降污染物浓度的植物,利用土壤的过滤性和缓冲性净化土壤中的污染物,并使其不超过土壤环境容量;其次,在治理污染土壤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土壤胶体的吸附性吸收金属离子或其他污染离子,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效果。

3.2利用土壤自净作用来控制污染的土壤

通过物理净化,将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过滤并缓冲在土壤中,最后降低污染物浓度,达到最终要求的治理效果。通过化学和物理净化,使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吸附作用、沉淀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反应,最后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使受污染的土壤得到处理。通过生化净化,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微生物和酶的降解作用下消除毒性。生化自净作用是三种土壤自净化中最强的自净能力。

3.3区分污染物类型以处理污染土壤

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可以从污染物的种类出发,例如,有机污染物中的农药可以通过土壤的氧化还原过程进行治理;重金属污染物则可以通过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或土壤的氧化还原过程进行治理。

3.4通过污染途径治理受污染的土壤

对污染土壤的治理可以从污染途径出发,减少城市垃圾以及垃圾分类处理,进而减少通过水体对土壤进行污染;选择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降低使用私家车出行的频率,减少私家车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从而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适当施用化肥农药,避免农药对土壤造成污染;有关政府部门督促工矿企业做好后期的固体废物处理,减少放射性污染物的出现次数,进而更好地治理土壤。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了解到重金属以及其他工业产物对于土壤结构和安全水平等方面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这就应加强土壤污染修复的研究力度,并按照标准合理的原则选取适当的技术手段,在处理土壤污染问题的同时,控制土壤产生二次污染。此外,上文还介绍了土壤修复技术选择策略,积极改善土壤污染修复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彰显各项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作用效果,以为强化我国各地区土地建设力度和综合发展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浅析土壤污染的防治[J].王玉孔,魏宏伟.河南水利.2003(05)

[2]土壤污染的发生因素与治理方法[J].贾建业,汤艳杰.热带地理.2003(02)

[3]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孙志娟.山西农经.2019(06)

[4]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管理措施的探讨[J].郑培楷.节能.2019(04)

[5]探讨我国土壤污染保护的法律制度[J].冯钲淇.法制博览.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