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

孙珊珊黄鹤邓茹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2150)

【摘要】目的:探索精神科护士的睡眠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130名精神科护士采用睡眠质量调查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量表评定结果显示摘要:睡眠质量好者20名(15.4%),一般91名(70%),差者19名(14.6%);睡眠质量差者以年龄偏大者居多。睡眠质量好者其个性特征倾向于外向情绪稳定型,睡眠差者则倾向于内向情绪不稳定型。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心身健康,也有可能影响对患者正常的治疗过程。提示应关注护士睡眠卫生,科学布置工作班次。有报道显示[1],成人中15~30%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及早醒新问题。精神科护士作为一个非凡的职业群体,由于其职业特征,睡眠质量新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他们,且被人们所忽视。

【关键词】护士;睡眠质量;心身健康;睡眠质量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356-01

为此作者对我院130名护士进行了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均为我院精神科护士。共发放问卷152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回收率85.5%。入组的130名护士中,年龄18~55a,平均35.23±9.81a;已婚92名,未婚38名;工龄1~35a,平均14.12±7.23a;职称摘要:初级97名,中级29名,高级4名。

1.2方法

采用睡眠质量调查表[2]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入组者进行调查分析。睡眠质量调查表根据李氏编制修改,共11个项目,以5分制表示5个等级,最好5分,最差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最高得分55分,最低11分。

2.结果

130名护士睡眠质量平均得分36.12±4.87。将得分均数减2个标准差以下的定为睡眠差,共19名(14.6%),将得分均数加2个标准差以上的定为睡眠好,共20名(15.4%),其他91名(70%)为睡眠一般。

护士睡眠质量和EPQ相关分析显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得分和E量表呈显著正相关(P<0.05),和N量表呈显著负相关(P<0.01)。

3.讨论

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一种较为非凡的职业,社会偏见一如既往。有人认为,由于精神科职业的关系,患失眠症的人数相对较多。1967年Monroe报告了睡眠好者和差者存在个体差异;王长虹等用EPQ探究睡眠质量和个性的关系发现,睡眠好者E分显著高于睡眠差者,而N分则较睡眠差者为低,本调查结果和此一致。本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较好,且睡眠好者其个性特征倾向于外向情绪稳定型,睡眠差者其个性特征倾向于内向情绪不稳定型。本文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睡眠差者中以中年以上护士居多[4]。Kirmil认为睡眠质量差的人往往持消极的态度看待事物,而消极情绪和心身疾病关系密切,睡眠质量差的护士轻易产生对现职不满甚至厌恶的负性情绪反应,这将直接影响精神科患者的治疗过程。因此,应关注护士睡眠卫生[5],科学布置工作班次,加强睡眠卫生的宣传教育,保障护士的心身健康[6-7]。

【参考文献】

[1]张莉,郭平.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调查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4):349-349.

[2]易晓蓉.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903-905.

[3]刘新爱,崔利娟,韩燕慧.精神科临床护士睡眠质量调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5):37-38.

[4]廖湘交,罗丽新,谢志妹.精神科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对照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5(5):448-450.

[5]封敬爱.精神科护士睡眠状况调查及应对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8):1208-1209.

[6]邓晓明,黄丹,徐小洁.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调查及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3):179-180.

[7]张云,王艳,苗纪云.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

[8]谭锦绣.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10):873-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