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决胜全面小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决胜全面小康

李荣俊

海阳市委党校山东海阳26510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和新的要求,意义非常重大,必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必然性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在国家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三农”内部发展不平衡等方面问题使我国乡村仍然面临着发展滞后的严峻形势。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看到,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等问题更加凸显。“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重要表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就是为了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和平衡,能够更好地补齐乡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短板。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战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一脉相承,又有升华,既是党的“三农”工作的一次理念创新和战略跃升,又是一次全面的内涵提升和外延拓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彰显了党对人民期待更高水平的回应,是对“三农”发展更高水平的布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和新形态。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把乡村放在了与城市平等的地位上,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

(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要靠发展农村生产力来解决。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农业供给农村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农村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生态宜居更加突出了重视生态文明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还要求空气新鲜、水源洁净、空间安全,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的宜居宜业综合体。

(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强调“乡风文明”,就是要在新时代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四)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强调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形成健康有序、可持续的治理结构,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

(五)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生活富裕是农村发展成果的直观体现,是突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高要求。强调“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这一切都体现出要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和共同富裕路上不落一人的决心。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方面的总要求既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之中。

三、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决胜全面小康

(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只有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大力促进城乡要素融合互动,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融合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好市场在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敢于打破一切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推动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展,才能承担起新形势下满足人们需要的城市和乡村功能,推动城市和乡村健康发展。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这颗“定心丸”使农民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有助于增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对未来的信心;有助于农民在较长时期内合理规划农业经营,合理投入资金,合理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有助于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

(三)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要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到农业产业中来;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强化物质技术装备支撑,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发展绿色生产,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适度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从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让广大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

(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9个字完整地构成了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的基本能力素养。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到高质量的实施,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整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另一方面要激励更多优秀的城市人才下乡创业,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鼓励更多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将新技术、新知识带到农村,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思路、新活力;充分调动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加强农村干部、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训,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带头人,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