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临朐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刘晓睿

(临朐县环境卫生中心山东临朐262600)

摘要:城乡垃圾得不到有效治理,对环境污染尤其是对水源、土壤污染危害极大,成为制约新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研究城乡垃圾污染综合整治,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新农村;问题;对策

一、临朐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基本情况

临朐县总面积1834平方公里,辖8镇、2个街道、1个风景区、1个生态旅游区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园,345个中心村,87万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近年来,临朐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为目标,把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作为城乡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多措并举,环卫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科学规划,加强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高标准编制城区环境卫生规划。突出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了《临朐县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对环境卫生管理、垃圾设施建设、清运消纳处置、垃圾产业化发展等进行了科学规划。实施过程中,加强与规划、住建部门的衔接沟通,严格规划布局,严格建设验收,确保了环卫设施规划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前些年将建设临朐县第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列为县政府涉及民本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

(二)重点突破,进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

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以解决垃圾围村、垃圾占道、垃圾下河等问题为重点,对城区、各镇街、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详细排查摸底,集中开展横到边、纵到底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二是搞好城镇容貌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六乱”(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堆乱放)治理,采用契约化方式管理市容市貌,制定出台了《临朐县城区道路便民摊点设置管理办法》。

三是搞好陆域水域整治。在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下,对县内干线公路集中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整修护理边坡65万平方米。落实弥河、汶河等沿线河道保洁、绿化、管理责任,栽植绿化苗木25万株,清理河道垃圾和水面漂浮物3280处。

(三)建章立制,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建设

一是建成县、镇、村三级管理体系。县里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

二是顺利完成城区环卫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国家四部委《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要求,对城区环卫实行了市场化运作,将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清运、绿化带保洁、公厕清洁、小广告清理等环卫作业通过公开招标投标,交由具备资质的保洁公司管理。

三是落实资金保障机制。制定了《临朐县城市环境卫生收费管理办法》,规范了村居、镇街、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垃圾处理费缴纳标准和方式,确保生活垃圾处理费应收尽收、专款专用。

四是加强两级督查考核。县、镇、村三级分别建立健全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制度,制定了服务标准和督查考核办法,确保环卫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县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政府督查室不定期对镇街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二、临朐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垃圾收运处理欠合理、科学

目前全县大多乡镇仍采取上图所示的垃圾收运处理方法,对环境污染较大。按照城乡一体,区域共享原则,乡村环境卫生工作没有纳入乡镇统一建设中,实现城乡环卫建设一体化。农村环境卫生较差,没有建立相应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垃圾处理设施往往以各自行政区为单位进行规划和建设,没有考虑垃圾处理设施的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一是公共厕所数量仍然不足,虽然在县城里建设了很多公共厕所,但还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平方公里不低于3座的要求。二是缺少正规的粪便处理厂,城乡清淘的粪便直接排入城区管网或农田,严重污染环境。三是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较低,方式单一,难以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要求。四是镇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数量不足。五是镇村环卫装备更新周期长,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多处于陈旧老化状况。

观念落后,投入欠缺

一是由于镇村远离市区,较多群众对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和管理城市环境整体观念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二是随着推动城镇化进程因拆迁等原因,镇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的土地收益和集体经济实体逐步锐减,收入萎缩,没有了原来拥有土地的优势,无力承担公益事业的经费支出。再者,收取垃圾处理费或清扫保洁费困难重重,按现行相关政策规定,其收费不涉及农民和农转非人员,致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经费保障难以维系,镇村均感经济压力倍增。还有镇环卫所把有限资金用在了低水平日常维护上,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低,严重挫伤了一线环卫工人的积极性。

三、临朐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让大家都树立环保意识

群众是垃圾污水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水污染环境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垃圾整治的成效。要充分利用市民学校、农村人口学校及广播、报纸、电视、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促进广大农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自觉参与家园清洁行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污染。

(二)分类减量,实现垃圾减量化的目标

一是要求农户自置两个垃圾收集容器,将本户日产生活垃圾按照低污染可降解垃圾和高污染不可降解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收集。二是要求村保洁员严格落实入户收垃圾机制,将农户日产生活垃圾集中运输到垃圾分拣场进行二次分拣减量。三是镇保洁队入村对分类减量后的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减量处理后,运往县或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的效率,减少农村垃圾的排放总量。

(三)加大投入、多方筹措垃圾处理经费

一是拓展上级政策。争取更多资金补助,并争取将临朐县列为全市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示范县,争取省级财政补贴。二是实行财政以奖代补。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村保洁员报酬,垃圾焚烧炉、垃圾房、垃圾箱建设给予一定补助,并适当向人口少的边远乡村倾斜。三是开展部门挂联。县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联系村解决“脏、乱、差”问题。四是开展村企结对。以改变农村环境卫生为载体,发动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使他们有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的机会。

作者简介:刘晓睿,女,1974年11月出生,山东昌乐人,现为临朐县环境卫生中心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