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庄振杰

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2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林业是直接影响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产业。目前,我国林业科技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不断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林业生产效率和林木覆盖率,。其中,抗旱造林技术对林业项目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抗旱造林技术大大提高了森林成活率和森林覆盖率,为工业生产林业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促进林业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

引言:

我国之所以十分重视林业工程的开展效果,是由于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农业大国著称,人口迅速发展致使我国农业发展低于国际水平,为了能够满足众多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只有不断占用林业土地而转变为农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民生活逐渐富裕,但是林地面积大量减少,导致环境变得恶劣,因此我国对林业工程的开展十分重视,只有不断地造林才能有效抗旱,从而优化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1林业工程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1.1促进林业工程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迅速增长。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土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要保证粮食生产,必须大力扩大农业耕地面积。因此,林业面积大大减少了。但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开始重视林业发展,实行退耕还林制度,扩大林业种植面积。然而,许多地区的干旱给林业工程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抗旱造林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林业工程发展中的土地干旱问题。促进林业项目的发展。

1.2林业工程抗旱树种的选择

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性的不同,需要在不同地区种植的植被也不同。在树种的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树种是否适合当地环境,以及当地环境是否适合种植被子。因为植树的目的是明确的,即抗旱,然后植树。各种种植不应盲目,应合理分析。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林业项目旱林的种植状况并不理想。虽然有关专家及其组织反复阐述了在林业工程造林中选择适宜的植被的重要性,但由于监管不力,实施情况也比较粗心和不负责任。在这方面,作者认为抗旱树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抗旱林的发展。达到预期的工作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抗旱选种是林业工程未来发展的第一个突破。有必要就如何选择和利用种子进行足够的尝试和讨论。抗旱造林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合理选择树种。事实上,抗旱树种较多,但不能作为耐旱的种类进行栽培和种植。在选择树种时,还应考虑造林的经济效益。此外,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也是影响森林工程树种选择的因素。此外,在选择树种时,还应考虑树木的美学、适应性和抗病抗虫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选择抗旱造林树种是困难的,但也有一定的风险。一旦树木种类被错误地选择,很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疾病或树木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干旱地区造林时,应实地调查森林环境,并在必要时进行某些试验,以选择适当的树种。

1.3土地自身条件和水资源稀缺性

尽管我们国土辽阔,但人均土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外,林业开发用地较少。此外,其中一些土地是贫瘠和极度干旱的。在这些地区发展林业很困难。因此,应采用抗旱造林的相关技术。这是干旱地区林业发展的关键。干旱和边缘地区的土壤条件极差。土地的干旱使得植物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水资源不能尽如人意,导致树木生长缓慢。长期干旱导致植物枯萎甚至死亡。在极度干旱的地区,树木根本就不能正常生长。此外,大部分干旱土地是贫瘠的,缺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因此,如何解决贫瘠土地资源中的土地营养和水资源问题,是抗旱造林技术保障养分和水资源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关键。

1.4造林作业标准化

林业工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更不用说干旱条件下的造林,因此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是一项高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其技术操作的规范化非常重要。在目前抗旱造林的经营中,由于经营者对抗旱造林的重视不够,往往认为其经营非常规范,但事实并非如此,给林业项目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解决抗旱造林技术问题的措施

2.1提前土地调整

植树前需对土地进行整修,主要是松土和增加土壤通风,特别是对压实的土壤,最大限度地满足树种对土地条件的要求,优化造林土壤条件。此外,土地复垦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壤肥力和含水量。在土地复垦过程中,改变了表层土壤的长期结构,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除,林区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降低,提高了树木的存活率。全面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一般情况下,植树前半年进行土地复垦。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经营规范,达到土地复垦的目的。

2.2水资源储存

抗旱造林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水资源的供给。保证水资源供应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是保水剂技术。保水剂是一种新型聚合物树脂材料。在原有状态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吸收水分。当吸水达到饱和时,应用于土地。在一定时期内,它可以为树木生长提供必要的水资源。第二种供水方式是薄膜覆盖技术,主要是降低水分蒸发率,减少土地原有水分的流失,最大限度地增加树木生长所需的水量,特别是幼苗。

2.3树种的合理选择

树种选择是抗旱造林技术的关键环节。如上所述,抗旱树种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抗寒性,还要考虑其环境适应性、经济性和抗虫性。一般来说,当地的抗旱物种是被选择的。抗旱树种必须有发育的根,生长稳定,抗旱能力差,适应性强。我国常见的抗旱树种有阔叶树种、灌木和针叶树。其中,针叶树的抗旱性最强,其次是灌木,而阔叶树在不同树种间的耐旱性有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针叶树在华北地区主要被选为抗旱品种,而阔叶树在华南地区主要被选为抗旱品种。具体树种的选择也取决于树种的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

2.4创新造林模式,改进技术研发

造林抗旱性模型的创新是必然的,因此如何划分造林抗旱模式更为有序,便于以后的工作。技术研发是必要的。因此,必须研究造林模式的创新。造林模式的研究可以从早期的改进阶段,即从在当地环境中种植植被的具体目的出发。即使是沙尘暴也有不同的分类,因此如何划分造林抗旱模式更为有序,便于以后的工作。技术研发是必要的。虽然目前的技术在不断改进,但基本上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改进研究和开发,研究和开发的改进是挑战现有的固定模式,从旧模式中寻找新的自我。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生态建设部门应该重视抗旱造林工程的开展和实施,要想保证抗旱造林工程效益,一定要根据标准准备并开展工程,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树木的存活率,从而提升经济效益。之所以应该重视抗旱造林工程是由于该工程能够提升旱地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增加森林的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目前我国在生态建设工程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只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能够很好地提升我国生态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从而提升树苗的成活率,完成造林任务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博.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J].吉林农业.2019(05)

[2]高年勇.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技服务.2017(21)

[3]仲冰.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8(31)

[4]汤忠平,李晓华,叶丽芬,潘长生,廖瑜俊.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浅析[J].花卉.2018(24)

[5]窦俊杰.论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J].花卉.2018(20)

[6]王云礼.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