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手术成人胃肠减压胃管置入长度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胃肠外科手术成人胃肠减压胃管置入长度的探讨

王芹

王芹(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护理部江苏沭阳223600)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236-02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成人胃肠减压时胃管置入长度,以达到更好的胃肠减压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置入胃管的长度为耳垂-鼻尖-剑突的长度为45cm~55cm。观察组胃管插入长度为发际到脐的长度为55-65cm。结果观察组在插管到位、有效引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普外科成人胃肠减压插管深度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再延长10cm~15cm。

【关键词】胃肠外科手术成人胃肠减压置管置入长度

胃肠减压术是普外科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持续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腹胀,引出胃肠道的液体及积气;减少术中呕吐引起窒息;防止发生吻合口漏;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但据临床观察,传统的插入方法深度为45-55cm[1]。术中发现,这样的插管深度胃管头端仅到达贲门区,部分侧孔在食管。对此,笔者于2009年5月至2009年12月,观察60例患者术中胃肠减压管在胃中的位置,结合临床症状,对胃肠减压管插管深度进行进一步探讨,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9年我院收治胃肠外科需行胃肠减压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1~78岁。

1.2方法两组均采用同一厂生产的胃肠减压管,有3~4个侧孔,顶端至第1个侧孔0.8cm,至第3个侧孔12cm。对照组实行传统式插管法,测量方法从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长度约45~55cm,接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抽吸胃内容物。观察组插入深度为发际到脐的距离,结合病人身高约55—65cm,插管成功后固定连接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抽吸胃内容物。为使本研究更具可靠性及科学性,胃肠插管所有的操作,由专人负责操作并记录。

1.3结果术中发现,对照组插管深度仅至胃贲门或胃体部;而观察组胃管顶端刚好至胃窦部,胃管在胃内无折叠、扭曲。两组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术后腹胀及引流情况、排气时间比较见下表。

表两组病例不同插管深度的效果比较

两组相比,P<0.01。

2讨论

2.1胃肠外科术后病人一般采用半卧位,胃内潴留液首先积聚于胃体低位,因术后肠蠕动未完全恢复。若按照传统胃管置入长度45~55cm置管,鼻胃管仅有1~2个孔暴露在胃内,形成的负压小,达不到有效胃肠减压的效果,易引起胃扩张,增加吻合口张力,影响缝合口的愈合。只有在传统置管长度基础上增加10-15cm,使胃管侧孔均在胃内,形成的负压范围大,胃内压力低,肠内的液体气体才容易逆流入胃而排出体外[2],既能达到置管要求又不出现打折现象。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改良后的胃管置入深度能提高胃肠减压效果,引流出较多的胃内容物,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减轻明显,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缩短住院日。

2.2在置入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时,临床上可以采用发际到脐的距离来确定,此体表标志简单,与胃肠减压效果最佳时的实际置入长度最吻合。食道癌手术日晨常规置胃管时,通过梗阻部位困难时不能强行插入,以免食管穿孔。可将胃管置于梗阻部位上端,待手术中直视下再置于胃中。当然,胃肠外科患者的胃管顶端需达到胃窦部,还应根据患者身高、体型、不同目的,采用不同的胃管插入长度,以达到护理操作个体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甘兰君主编.基础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37.

[2]刘忠俊.胃肠减压患者胃管置入深度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