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改革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企业管理改革的研究

汪益宇

中国农业银行海安支行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我国企业改革推行的历程是了解当下与预测未来的借镜,而我国现今企业的观念、文化、体制等,也是此一阶段延伸。本论文尝试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我国的企业改革历程中寻求内在的逻辑,并藉对企业经营方式变革的比较,描绘出我国企业改革在管理上的轨迹,并提供欲了解我国企业与我国企业管理改革者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改革;研究

我国自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召开我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两个基本政策,一是坚持全面改革,克服现行经济制度的弊端,进一步改善仍受到束缚的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二是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加速我国科技进步与提高经济效益。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与建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且稳定的发展,一九七九年至二千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率为百分之九,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市场化速度逐步加快,国有企业与国有经济的调整步上轨道,我国逐渐理出一条朝向以公有制为主,并辅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成果是由于中国我国渐次开放与逐步调整所产生的,这种渐次性的改革呈现出一系列不断的积累过程。

1通过公司制改革,建立企业的资产流动制度

按照“企业法”,传统国有企业只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并无资本与资金的概念,若从财产权意义上来说政府与企业处于联合的状态。国家是企业财产的唯一拥有者,企业财产即是国家财产的一部份,使得非国有投资者的资本无法进入国有企业,由于每户国有企业都有政府隶属关系的背景,使得国有企业之间的资产也不具流动性。若透过公司制改革建立企业资本金制度,实行股份制,同股同权、同股同酬,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者以股权形式投资于企业,企业也可以根据需要引进新的投资者。这种资本流动制度可以使国有资本和其他资本一样以追求最高效益为目标,随市场变化及时、灵活、迅速的调整投入,从而使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使资产保值增值、经济保持活力。

2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所有者对经营者如何控制和制衡、如何防止经营者滥用权力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可以提供一种新的制度。所有者透过法定形式进入企业行使职能,通过在企业内部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保障所有者对于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激励和制衡制度,建立科学的领导制度、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使三者的权力得到保障,三者的行为受到约束从而在有国有资本的企业中建立起自负盈亏、优胜劣汰以及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制度。

第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集中力量抓好大型国有企业,对一般小型国有企业进一步放开放活。”这一策略是目前提振我国经济的唯一选择。

3企业管理改革的目标

3.1让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

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是指资本向利润率水平较高,且具有市场发展愿景的行业中的企业集中,从而扩大现有企业规模,通过企业的规模效应抵抗风险,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宏利润,增加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捉住技术进步的关键,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扩大企业规模是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建立之后,一方面长期以小规模与分散的方式经营。另一方面,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随着企业家的成长和企业自主意识的提升,出现一些企业朝规模化发展,典型的例子是以家电用品著名的长虹集团和海尔集团。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尤其是对当代的国有企业来说,扩大企业规模是有意义的。

3.2国力与企业规模应相对称

尽管小型企业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但国际上衡量国力的指标是以大型的企业为标的。没有大型企业的组织协调,我国的中小企业一定会受国际财团的压迫。若以大型企业为主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为国家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机会。其实我国政府执行“抓大放小”的策略是希望藉由扶持企业扩大规模、增强自身优势,保持企业的旺盛活力这是企业改革的战略性选择。

3.3对外开放要求企业扩大规模

我国经济体系逐渐开放,资源、产品与资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会随之加深。

3.4扩大规模是抵御风险的根本

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一直威胁着企业,若扩大企业规模就可将决策风险分散,并能够及时得到金融界的财务支持,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回转余地较大。

与国际市场上的跨国企业、大型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规模偏小,因而资本集中不仅是优化资本结构的要求,也是市场结构的客观要求。

从近年来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中不难看出,未来企业管理创新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3.5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

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3.6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供应链协作、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与技术专长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3.7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知识被认为是和人力、资金等并列的资源,并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需要更多地通过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加强协作能力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将现有组织、知识、人员和流程与知识管理和协作紧密结合起来。

3.8从传统的单一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

传统的绩效考核是通过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评估来确定奖惩,但过程缺乏控制,没有绩效改善的组织手段作为保证,在推行绩效考核时会遇到员工的反对等。因而,把绩效管理与公司战略联系起来,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是近年来绩效管理的显著特点。

4总结

在联系企业策略性重组,让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的另一面,必然也是资源向修秀企业家集中。因此破产、兼并、集团化、公司化等方式同样也是资源向优秀企业家集中的途径。但是强调资源向优势企业家受理集中,在以“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背景下,自然隐含著作为优势企业必须具备较高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由于市场体制的发育,经济运行资源分配的调节方式从直接计划转向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企业生存的市场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压力促使企业经营制度转变,特别是破产兼并、优胜劣汰制度的引进,逐步形成投资主体的进入退出制度,市场对优势企业的筛选能力逐渐形成,担负起对企业运行绩效进行客观评价的角色。因此对于优势企业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企业眼前的状况,既要概念期的表现,更要看未来发展的能力。别是透过国有资本对公司制企业的出资投放,运用股权化流动的方式,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动,保持市场经济主体灵活的进出,在动态的经济运行中发挥主导的作用,促进产业升级和生产力进步。

参考文献

[1]北京仁达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公司战争)全球危机下的中国企业战略突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佚名.2009年中国十大管理实践[J].世界经理人,2009,(12).

[3]周婷,刘家俊.关于企业管理与管理创新的哲学思[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06).

[4]李建峰:基于社会转型背景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式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