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延续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延续护理

吴春梅

(景泰县人民医院甘肃景泰730400)

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16日到2017年6月16日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原则,等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急性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GRQ评分中的疾病影响、症状、活动受限以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延续护理,不但能够明显降低病情的急性发作率,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延续护理;阻塞性肺疾病;慢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以及胸闷等等[2]。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其中40岁以上的人群的发病率达到9%[3],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可能会发展成呼吸衰竭以及肺心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4]。本文当中,对本院2015—2017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护理方案,改善其病情的急性发作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4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50~75岁,平均(63.08±4.83)岁。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1~77岁,年龄平均(63.41±4.96)岁。纳入标准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无支气管哮喘或接受过肺部手术等具有干扰性的因素。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具体内容是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以及用药指导等,评估并记录相关数据。

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延续护理,具体如下;

1.2.1建立个人护理档案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为其建立个人护理档案,并进行妥善管理。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以及家庭护理等情况,与此同时,记录相关数据并纳入个人护理档案中,为日后的护理指导提供基本的依据;

1.2.2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了解程度较浅,所以容易对自身病情的变化产生担忧,加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慌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以及出院后,要定期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负担,通过介绍相关成功病例的治疗效果,并给予不断的鼓励,切实解决患者存在的困难,增强患者获得治愈自身病情的信心。与此同时,帮助患者掌握基本自理能力,患者平时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患者回归社会提供引导和帮助;

1.2.3饮食指导

患者可以多食用水果和蔬菜,补充体内所需的相关维生素,肉、蛋、奶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可以适量摄入,进食过程中,患者尽量避免说话,以免分散精力,导致噎住呼吸道等意外情况发生,肥胖的患者要适当减肥,瘦弱的患者适当增加营养,另外,患者需要养成少量多餐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增加相关脏器的负担;

1.2.4家庭氧疗护理

为了改善患者的病情,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购置吸氧设备,这样可以每天在家进行8~12h的吸氧,这样坚持下来,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血液流动力,有效减少患者的复发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SGRQ评分中的疾病影响、活动受限、症状以及总评分、病情的急性发作率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SGRQ评分中的疾病影响、症状、活动受限以及总评分均数,并用t值检验;用“%”的形式,表示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的急性发作率,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的急性发作情况比较(表1)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如果任由病情发展,可能会形成肺心病或与呼吸衰竭有关的疾病[5]。该疾病的致死率较高,而且病情容易复发[6],所以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慌、悲观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给患者的病情带来负面的影响。另外,由于过去常规的护理模式内容比较单一,已经越来越不适宜如今患者的现实需求,所以经过大量临床病例的实践,延续护理在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检验。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急性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GRQ评分中的疾病影响、活动受限、症状以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较常规护理的效果要明显。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延续护理,不但可以明显降低病情的急性发作率,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章维儿.家庭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8):597-599.

[2]卢冬梅.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干预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7,39(16):2526-2530.

[3]唐春梅.延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2):3139-3141.

[4]沈燕.延续性护理在院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101-102.

[5]张黎.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40-43.

[6]叶春妍.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