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王明武

/ 2

简析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王明武

王明武

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一、房建施工中后浇带的设计原则和作用

1.设计原则

后浇带设计的时候应以释放应力为主,并结合抵抗应力。虽然在进行设计时,裙房结构、基础和高层建筑是连成一个整体,但由于在建筑的时候,考虑到地基在建筑物重力作用下会出现沉降现象,应进行后浇带的设置。在设计后浇带前应计算和核对一整个裙房结构和基础两者的具体强度,才能正确计算结构内部应力。利用后浇带将基础及裙房两个部分结构分开,在地基的沉降量确定后,对后浇带的具体浇筑时间进行计算确定。

2.后浇带作用

后浇带在房建施工中能有效克服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的影响而出现的裂缝现象。浇筑后浇带可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后浇带可分为三种:(1)后浇沉降带,其在高层建筑物的施工中,主要作用在于将高层建筑和裙房两个存在明显差异的结构的施工分开,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完成并具有一半以上的沉降量后才进行另一部分结构的浇筑。(2)后浇温度带,其作用是使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有足够的伸缩自由度,以减少由于温差变化而引起的混凝土裂缝。(3)后浇收缩带,其作用是减少和避免混凝土产生收缩变形对结构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后浇带的分类与作用

1.后浇沉降带

该后浇带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解决高层建筑中主楼与较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异的,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是采用设置永久变形缝的方式还是选择设置后浇沉降带是有依据可循的,不可以根据主观意向进行选择,应该根据施工所在场地的土质、建筑物的基础形式以及上部构件的布置条件等来进行综合考虑。当地基的支持力较高、土质较好的前提下,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象这种情况就可以采用设置后浇沉降带的方式来代替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周围裙房的基础链接在一起。

2.后浇收缩带

在现浇的混凝土建筑中,在混凝土没达到终凝前,非常容易产生收缩变形,如果恰好碰到所修建的建筑物平面尺寸大于伸缩缝设置的最大间距时,就可以采用后浇带的方式来增加伸缩缝之间的距离。在施工过程中留出一条后浇带可以大大降低收缩盈利,使得混凝土的收缩更加自由。

3.后浇温度带

现浇混凝土建筑中,水泥水化时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这就会使得混凝土的内外温度不均,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当应力过大时,就会产生裂缝,而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所以为了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可以设置相应的后浇带,来抵抗应力变化所带来的收缩力,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确保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时还可以运用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的方式形成钢筋混凝土,从而提高混凝土抗拉、抗温度应力的能力。

三、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1.后浇带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后浇带施工创造良好作业条件,主要有:做好浇筑平面的处理,按照后浇带施工的基本要求,将浇筑平面表面的砂石、其它杂质、松软混凝土等清理干净,并对预留缝两侧混凝土给予凿毛处理,再用水清洗表面,确保表面湿润度满足施工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涂抹水泥净浆、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最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通过此施工准备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后浇带两侧裂缝、渗水发生的概率,提高新老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

2.后浇带的设置

对于房建工程施工中后浇带的设置,必须在考虑有效解决温度应力、降低收缩应力的前提下,通过相关计算来确定后浇带位置和距离。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70-100cm,间距为20-30m,贯通于整个结构横截面。后浇带的形式主要包括平直缝、阶梯缝、凸形缝、凹形缝四种,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采用哪种后浇带形式,地下室外墙通常采用平直缝。为了更好进行施工缝处理、清理杂物和积水,在进行基础垫层施工时,应将后浇带基础垫层降低5-10cm,在雨季施工,最好在后浇带每隔50m就设置一个集水坑,以更好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

3.施工时间的选择与断面处理

在后浇带断面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遵循后浇带与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断面相同的原则。如果不遵循这一原则,后浇带断面与混凝土建筑的构建断面不一致容易造成的压力集中对结构的损坏与,后浇带浇筑后产生的直缝的问题。后浇带施工时间的选择上,应当充分集合实际,考虑到与施工过程中的细节精密配合。原则上遵循建筑沉降较为稳定的时候进行后浇带浇筑工作。

4.后浇带材料选择与浇筑

由于现行建筑结构多以混凝土为主,其在材料选择方面更倾向于混凝土材料。因此后浇带技术应用过程中首先应做好材料选取工作,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应保证其不会产生收缩问题,可将减水剂等融入现有混凝土材料中,保证混凝土在振捣以及配置方面合理的基础上使后浇带强度得以提高。尤其在混凝土配比方面,应做好比例控制以避免裂缝问题的出现。另外后浇带技术应用下还需考虑到浇筑问题,特别对后浇带进行垂直浇筑过程中需防止模板钢丝网不会受到损害,把握振捣器应用时与模板的间距,这样可使泥浆过多流失的问题得以解决。

5.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及养护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该首先清除钢筋表面的鳞锈,已浇筑的两侧混凝土应该清除浮浆后进行凿毛并洒水湿润保持一天,但后浇带内不得积水,清除后浇带模板内的尘土及杂物,后浇带所用混凝土应该为无收缩或微膨胀混凝土,低温入模,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该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浇筑过程中加强振捣,保证砼密实,特别是在地下室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更应该引起施工者的高度重视,后浇带的浇筑应该从下往上进行,浇筑完一层后应该采取措施保证杂物不进入缝内,防治污染钢筋以及踩踏变形等。后浇带浇筑完成后应该采用洒水的方式进行养护,养护期一般为28天。但是混凝土的初期养护才是最重要的阶段,初期是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和保证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阶段,所以应该加强混凝土的初期养护。

6.施工后浇带异常情况下的处理问题

通过以往做过的几个方案比较分析:一是在后浇带处灌注混凝土,不做加强处理,这种作法可以满足目前使用,但将来高层主体续建完成后,由于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变形,构件裂缝更难以处理;二是在施工后浇带处浇筑低强度混凝土,待续建时,凿去低强度混凝土,浇筑高强度混凝土,但框架结构是一整体,不允许局部出现薄弱环节;三是在施工后浇带加强配筋,并浇筑高强度混凝土,续建后的内力由后浇带承担,经比较后,认为第三方案较为妥善。一般情况下,可按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变形来反算内力,这个差异沉降要按实际情况,即已建成裙房和部分高层考虑,在后浇带处的配筋上予以加强,此处增加钢筋是有难度的,但也要设法增加钢筋或钢板,使按计算增强的后浇带能够承受日后续建裙房的差异沉降产生的结构内力。

结语

在房建施工的过程中,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房建施工中收缩应力,实现建筑结构之间的相互连接,浇带施工技术的质量会给整体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了有效的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要求施工人员严格依据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的标准要求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沈洪鹰.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1:115+120.

[2]李程勇,林玲.房建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6,20:108.

[3]周剑.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J].科技经济导刊,2016,2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