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失眠4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失眠40例疗效观察

廖潇蘅

廖潇蘅(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康复科贵州贵阳550058)

【摘要】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失眠40例,同时设药物组4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药物组有效率77.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

【关键词】失眠头针体针

失眠古称“不寐”,指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失眠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属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实者多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临床应辩证治疗。笔者自2003~2010年以来采用头针配合体针疗法治疗该病40例获得较好的效果,并与药物组做了疗效比较,取得较好疗效。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80例,其中男41例,女39例,就诊期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药物组,两组病人治疗前各项内容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1)针刺。主穴:四神聪、百会。配穴:神门、通里、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行间、丰隆。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30号1.5寸毫针先快速平刺百会、前之神聪,进入皮下后向百会穴方向经帽状腱膜慢慢推进1寸,行针使病人产生酸胀麻的感觉后,施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用同法依次针刺百会后、左、右之四神聪穴,针尖均朝向外,留针40分钟,证属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者加刺神门、通里,直刺0.4寸,三阴交直刺1.5寸、照海直刺0.4寸;证属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者,太冲、行间,直刺0.4寸,足三里、丰隆直刺1.5~1.8寸,每日针刺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2.2药物组

口服艾可唑仑1mg,每日1次,谷维素20mg,每日3次,连续20天。

3、疗效观察

治愈28例:症状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7例:症状基本消失,偶感觉头昏健忘;好转4例:症状有所减轻,每当学习、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时加重;无效1例:治疗前后无变化。治疗结果,见表2。

表2

由表2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为97.5%,药物组有效率为77.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

4、讨论

失眠属中医“不寐”,“目不瞑”,其致病原因或由于思虑劳倦过度,损伤心脾;或情绪紧张,肝气不疏,失于条达或情志过极,心失所养,最终导致大脑阴阳平衡紊乱。阴主静、主寐、主抑制;阳主动、主寤、主兴奋,故调整阴阳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大多数学者认为,其致病机理可能是持续的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以及负性情绪过强,刺激大脑,引起大脑过度应激反应,导致大脑皮质功能弱化,削弱对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的调节而出现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四神聪是经外奇穴,于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取穴,是治疗失眠的要穴,百会是督脉经穴,位于巅顶,督脉“入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针刺四神聪、百会能安神定志,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心主神志”,针刺神门、通里穴能养心安神,使心有所主,足三里穴刺之能补心脾,益气血,消除疲乏,三阴交为是三条阴经之交会穴,能调合肝、脾、肾之经气,针刺太冲,行间能平肝潜阳,针刺丰隆能除痰湿,对痰湿上扰清阳,肝火上扰清阳之失眠疗效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