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曹姗姗

曹姗姗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患者中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均4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神经内科相关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治疗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肢体功能受损,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94-02

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缺血性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出血性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脑卒中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但致残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远期康复尤为重要,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偏瘫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我院康复科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为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康复组与对照组均为4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43~87岁,平均年龄(62.4±8.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方法、病情轻重及病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选择标准

(1)所以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经过头颅CT或MR检查确诊脑出血或脑梗死。(2)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醒者。(3)所有患者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排除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4)所有患者均经家属和患者本人同意,自愿参加。

1.3方法

对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主要包括一些常规的治疗护理。而康复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具体的操作如下:

1.3.1正确的体位护理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神经内科立即请我科会诊,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康复护士指导患者以侧卧为主,卧位时患者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避免仰卧位,指导患者进行翻身练习。

1.3.2瘫痪肢体的康复锻炼护理对瘫痪肢体按、摩、揉、捏四法进行按摩[4],按照由近到远、由轻到重、由快到慢、由浅到深的顺序进行,定时翻身,早期在床上进行被动和主动训练,上肢做握手、屈伸、抬举动作,下肢做屈踝关节,双桥或单桥动作。逐渐过渡到坐起、下床、再到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3.3语言康复护理康复护士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语言康复计划,对于完全性失语的脑卒中患者,应从单音字开始练习,逐渐过渡双音节,然后过渡整句练习,鼓励患者多讲话,要求家属多与患者交流,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加快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1.3.4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由于语言、肢体功能障碍等多种原因而导致不良心理情绪,若脑卒中患者不良情绪长期未得到缓解,会加重其心理负担,严重时会使病情加重[5]。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甚至消除脑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康复治疗。

1.3.5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由康复师制定每阶段的康复计划,患者定期到康复科复诊,并建立随访表,定期随访。

1.4评定方法

采用WHOQOL-BREF中文版[6],对两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和两个独立的有关总体健康和总体生存质量的问题进行评定,总共26个问题,每个问题得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所以该量表的总分最低为26分,最高为130分。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配对χ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评分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好转,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康复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组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7]。所以对脑卒中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更应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理、心理、独立性和环

境领域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康复护理干预与临床治疗应同时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8]。我院神经内科在脑卒中患者中与康复科协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采取由开始被动性的康复训练,逐渐变为主动功能训练,加强语言功能锻炼等多种康复模式,通过康复训练,减轻患者肢体功能受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闫玮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9):838-839.

[2]李小兰.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4):3196-3197.

[3]姜小鹰,朱雪娇.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20-121.

[4]许云辉,林秀瑶.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10-12.

[5]任亚楠,杨峰,张慧等.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5):224,226.

[6]张慧慧,王涛,刘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2):167-169.

[7]李素.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9):135-136.

[8]林丽华,何春娇,黄钻荣.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