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荥阳地区剖宫产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2011年荥阳地区剖宫产原因分析

陈玉茵

陈玉茵(河南省荥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荥阳450100)

【中图分类号】R7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056-01

【摘要】目的讨论2011年荥阳地区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寻求降低剖宫产的方法,以期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婴生存率。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荥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696位孕妇,分析剖宫产的指证及比率。结果瘢痕子宫和社会因素为剖宫产的前两个指证,共占50%。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降低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关键词】剖宫产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剖宫产已成为产科的常见手术。也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的重要手术。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剖产率畸形增高,由七十年代的不足10%迅速攀升至40%-50%,远低于国际社会要求的20%-30%.但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并未带来围生儿的满意结局,围生儿死亡率无明显下降,带来的却是不良反应的增加,特别是年轻医生缺乏阴道手术操作经验的积累,降低了对阴道分娩的处理。使剖宫产率恶性升高,现对荥阳地区2011年分娩的6642产妇,其中以荥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649人,剖宫产1929人为例进行分析,找出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办法。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荥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1年1月至12月期间住院总数4649人,剖宫产1929人,剖宫产率41.5%,年龄20-45岁,孕周35+5—42+5周,初产妇3100人,占67%,经产妇1549人,占23%。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

1.2剖宫产的指征:(1)胎位异常(包括臀位、横位)(2)妊娠合并症(包括异常产前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胎、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3)头位难产(包括枕后位、枕横位、头盆不称、骨盆异常、胎头下降停滞)(4)胎儿宫内窘迫(5)瘢痕子宫(包括多次剖宫产和做过子宫肌瘤手术的)(6)羊水异常(7)巨大儿(8)社会因素指无手术指征患者及家属要求(9)其他(包括胎膜早破、过期妊娠、高龄初产、脐绕颈、子宫破裂等),其构成比如下表:

1929例剖宫产指征

1.3手术中其中二例因胎盘早剥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而行子宫切除术,一例因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而行子宫切除术,围生儿死亡一例。

2讨论

2.1剖产升高原因:

(1)在本组病例中,瘢痕子宮占首位,而正是由于第一次剖产未严格掌握指征,导致瘢痕子宮率上升,同时原有的观点一次剖宫产需要次次剖宫产,且由于医疗纠纷的增加,医生不愿意承担过多风险,其实子宫肌层愈合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只要有急诊手术的条件,于产前彩超检查子宫瘢痕的厚度不少于3mm即可在严密观察下阴道试产。(2)社会因素占到剖宫产因素第二位,包括医患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近年来手术及麻醉技术的提高,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横切口增加手术切口的美观度,术后伤口愈合快,使产妇和家属接受了手术,特别是随着术后镇痛技术的提高,减轻了术后疼痛,二是中国传统的时辰观念,人为地增加了手术产,三是医患纠纷的增加,使产科医生不愿意承担阴道助产手术的风险。(3)巨大儿占到剖宫产因素第三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孕妇盲目追求高营养,以致于饮食不均衡,使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4)胎儿宫内窘迫占到剖宫产因素第四位,近年来随着电子胎儿监护仪的应用,确实发现许多产程中的异常情况,降低了新生儿的出生窒息率和死亡率,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假阳性率,使胎儿窘迫的诊断率也居高不下,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正确识别真假胎儿窘迫。(5)胎位异常占到剖宫产因素第五位,其中臀位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围生儿的期待,无论产妇或是产科医生均不愿意承担臀位分娩的风险。(6)羊水异常和妊娠合并症以及头位难产占到剖宫产因素的后几位,为17.8%,说明剖宫产依然在处理难产时占重要地位。

2.2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

剖宫产作为一种解决难产的方法,已为广大产科医生所掌握,但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围产儿的死亡率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下降,相反产科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上升,故降低剖宫产率仍是产科医生共同需要努力的方向,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加强围产保健工作,建立孕妇学校,正面宣传分娩过程,使孕妇及其家属树立阴道分娩的信心。(2)在医院内积极开展导乐分娩、陪伴分娩、分娩镇痛等减少孕产妇在分娩中的恐惧和疼痛,采用人性化的围产期一体化整体护理模式,使分娩过程变得愉快、安全。(3)加强产科医生的自身修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特别是掌握胎吸术、低位产钳、臀位助产术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因此在工作中既要注重母婴安全,又要考虑剖宫产的并发症,降低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邬小龙,吴金贵,潘琼,等.剖宫产率与围产儿病死率相关性探讨.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1(11):699.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