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CT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慢性胰腺炎的CT表现

李忠凯

李忠凯(黑龙江省第二医院150001)

【中图分类号】R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171-02

【摘要】目的讨论慢性胰腺炎的CT表现。方法根据患者CT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CT表现包括胰腺体积的变化(局部或弥漫性增大,或萎缩),边缘不规则,胰管扩张,胰管内结石。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CT表现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持续的炎性改变,其特征为不可逆转的形态学改变,典型表现为疼痛和(或)永久的功能丧失。我们不认为急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是同一疾病过程的不同阶段。1963年马塞国际研讨会认为,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炎性改变,这种疾病有一种潜在完全恢复的可能性。慢性胰腺炎则认为有残存的永久性改变。这两种疾病都有可能出现复发急性过程,病程长短不是区分它们的标准。

(1)病因与病理

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是胆道疾病及酒精中毒,少见的原因为遗传性胰腺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由于结石、肿瘤、纤维化等引起的胰腺分泌液引流不畅所致。少部分为重型急性胰腺炎由于破坏较严重而不能完全恢复,致使残留不可逆转的胰腺改变。其形态学改变表现为不规则的纤维化、破坏及外分泌功能的永久损害。各种炎性细胞均可见,但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为主。同时有水肿及局灶性坏死。囊肿及假性囊肿,可以与或不与导管相交通。腺泡结构破坏较明显,而朗格汗斯岛相对保存较完整。慢性胰腺炎的改变可能为局灶性的、节段性的或弥漫性的,伴有胰管不同程度的扩张。

(2)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慢性胰腺炎的疼痛可能很严重,也可以完全无痛,其唯一的证据可能为以前炎变所致的纤维化改变。视其功能受损的不同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常常伴有继发性糖尿病、脂肪痢及吸收性营养不良等症状。其炎性疾病的临床严重程度,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损害,及超声、CT和ERCP的形态学改变有明显的不一致。全面评价慢性胰腺炎应采用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包括临床评价、实验室检查和功能检测,一种或多种影像方法。

(3)CT表现

CT表现包括胰腺体积的变化(局部或弥漫性增大,或萎缩),边缘不规则,胰管扩张,胰管内结石。胰管扩张通常与胰管的狭窄、或胰管内蛋白栓子、或胰管结石(常有钙化)相伴随,然而,常常找不到引起扩张的明显原因。常用的反映结构特点的描述性术语有:慢性胰腺炎伴局灶性坏死、慢性胰腺炎伴节段性或弥漫性纤维化、慢性胰腺炎伴或不伴有结石。马塞学术讨论会上,将一种有显著形态学改变的慢性胰腺炎,称为“梗阻性慢性胰腺炎”,其特征性表现为,梗阻点(比如肿瘤或瘢痕)近端的胰管扩张,弥漫性腺泡实质萎缩,均匀一致的弥漫性纤维化等,但胰管结石不常见。如果梗阻得以解除,其结构及功能均可以改善;若梗阻持续存在,其结构功能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继发改变的发现包括胰腺内或胰腺周围囊肿或积液,胰周筋膜增厚,血管受累证据(假性动脉瘤,静脉闭塞或曲张)。由急性胰腺炎演变为慢性胰腺炎,被认为是继发于炎性狭窄和随之发生的胰管梗阻。

普通平片对慢性胰腺炎的检查意义不很大,但由于有27%~65%的病例可见胰腺钙化,因而若能显示钙化则对其诊断很有帮助。钙化也可见于囊性纤维化,恶性营养不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胰腺癌,胰腺囊腺癌等,应注意进行鉴别。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最常见的征象为胰腺增大所致的外压性移位或压迹,胰腺酶引发的慢性炎性反应所致的粘膜皱襞不规整。虽然这些征象阳性时对诊断很有帮助,然而对于胰腺增大的漏诊率,普通钡餐检查可达50%,低张造影可达20%。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很少引起可见的小肠异常改变,偶尔,可见空肠粘膜皱襞严重的萎缩或粘膜皱襞消失。结肠在慢性胰腺炎中很少受累,是因为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胰性渗出物中胰酶含量相对较少所致。血管造影(angiography):在us,CT及ERCP广泛运用于临床之前,血管造影在怀疑慢性胰腺炎病例中为首选的检查方法,现在已很少用于诊断。主要用于术前了解上腹部血管解剖及在严重胰腺炎或有假性囊肿形成的病例中证实是否有假性动脉瘤等血管并发症。血管造影可对慢性胰腺炎与胰腺肿瘤的鉴别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超声检查可直接显示局灶性或弥漫性胰腺体积增大,或者在晚期病例中,胰腺萎缩为细小的腺体;不规则或分叶状的轮廓,腺体边界消失;胰腺实质回声增强或回声不均匀;胰管内结石,胰管扩张(在弥漫性硬化的病例中,胰管可能小或不可见)。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慢性胰腺炎诊断最为敏感。其表现有,侧副胰管的杵状扩张,起始部狭窄(刺状),主胰管边缘不整齐、狭窄、局部或弥漫性扩张,或多发狭窄间夹囊性扩张(湖串征),和胰管内蛋白栓子或结石等。这些改变可以呈局灶性或弥漫性。交通性囊肿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在注入造影剂时或见造影剂充填,胆总管胰腺段也可能变狭窄。在少数情况下,主胰管可能完全闭塞,其原因可能为胰管结石或胰管纤维化所致,应与胰腺癌鉴别,必要时应行血管造影检查。

CT与ERCP的比较:ERCP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比CT敏感,因为轻到中度慢性胰腺炎,病变常局限于主胰管或胰管侧支,而CT对此的发现很不敏感。然而,CT可以提供更多的关于腺体实质及相关联的一些改变,如非交通性假性囊肿及血管受累等,不易为ERCP所发现。

慢性胰腺炎的严重度分级应主要靠评价其内、外分泌功能受损程度,US,CT及ERCP所显示的形态学改变及其表现出的临床综合征(如疼痛,与内、外分泌功能受损相应的并发症,如吸收性营养不良,继发性糖尿病等)。

(4)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江燕萍,金朝林,张树桐,艾道温.胰胆管扩张的CT表现对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意义[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年06期.

[2]张善华,王培军,李晓兵,吕桃珍,左长京,钱大椿.肿块型胰腺炎的CT诊断[J].胰腺病学.2002年02期.

[3]徐峻,陆建平,汪剑,王飞,刘崎,王莉,龚建国,金爱国,曾浩.胰胆管扩张的MRCP表现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意义[J].胰腺病学.200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