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景晓玲

上虞市天水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300

摘要:“生态园林城市”是具有中国特色一种城市模式,倡导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它是在园林城市基础上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特点植物选择关键

城市是人的主要聚居地,也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在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历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生态与环境的整体质量在下降,并出现许多城市病、区域生态失衡等现象,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绿地紧缺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城市规划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在时空布局上的一种手段,生态环境是其首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规划和建设县域生态园林城市既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实现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是将生态学的一系列原理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构成一个乔、灌、草及藤本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起的空间环境,使之种群协调、层次明显、季相色彩相适宜,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并能极大地调节、改善和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栖息之地。

生态园林城市是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施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是人类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根据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原理,运用各种合理的传统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造的生态环境健康、社会文明发展、经济高效运行的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1]。

2.生态园林城市的特点

2.1整体性

城市园林要满足城市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与城市规划格局及环境空间分布格局统一。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水系湿地、工厂绿地、郊区绿化带、农田、果园等所有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植物群落都属于生态园林的范畴。建设一体化的绿化格局,形成“点、线、面、网、片”的生态园林体系[3]。

2.2多功能性

现代生态园林应有多功能的特点,一方面提供优美的园林景色,另一方面应起到调节环境结构与水平的功能。强调园林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使园林要素相辅相成,以满足实现特定功能的需要,使绿化美化、生态调节功能与文化艺术性等相和谐。

2.3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态园林要求生物物种多样,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均衡、动态稳定,与不同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城市中的人为干扰和随机因素多,环境变化多样,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能使园林植物群落对环境有更好的适应和调整能力。另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是景观多样化和功能多样化的基础。

2.4公共性

生态园林的建设应体现生态环境的良性效益,美化环境的同时,提供和生产更多的绿化使用价值。其最终产品是“点、线、面、片、带”的绿化园林主体。改善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避灾、美化环境、休憩旅游、保护文物等综合功能供社会所有人使用,使其获得同样的使用价值,满足同样的需求。

3.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中的植物选择

生态绿化所用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利用绿地凋落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绿地建设、维护费用。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存的环境,形成绿化植物一病虫害一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实现城市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把握地带性群落和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被,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物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2】。因地制宜,选择适生植物,特别是乡土植物,是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应用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

大家知道,植物等多种功能的净化空气,减少灰尘、降低噪声、保卫的微风和强大的沙规范小天气等。改进方面的城市环境,它没有替代。因此,应基于具体要求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植物类。例如,在幼儿园和学校里的孩子经常打,所以选择植物时,要选择不可能发生危险,也没有毒素,刺伤、粘性液体和浆果。其次,设计孩子可以做各种各样活动的场所,挖掘土壤、冒险、爬等。于养老社会的公园主要服务对象,因为养老感觉器官功能、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应注重挑选花布什和乔木摆放鲜花和叶子。让这位老人感到形式的变化对视觉意识和精神,并搅拌了他们的生活的热情。

4.发展生态园林城市应注意的关键

4.1建立基于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是将生态规划的思想方法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它是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环境,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最佳理论和方法。城市绿地系统对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重视其规划和实施,以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具有科学性、综合性、预见性及可操作性。由于城市与其周边地区的区域一体性及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性,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必须要兼顾到周边地区,改善城市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可缓解城市中心地区的生态压力。

4.2合理布局城市园林绿地

以师法自然与生态化相结合为园林设计思想师法自然一直是我国园林的造园准则。城市生态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基础上,运用生态的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它是顺应自然规律,利用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维持和发展[1]。

4.3使生态园林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达到公众参与

应使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系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及时普及生态系统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为公众树立“生态消费”“生态文化”的新观念,使公众能够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结语:

态学原理为基础的植物配置。艺术原则是方法设计的。功能原则是目标设计的。每个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植物的功能可以充分发挥,植物景观包括有一个效果的时间---景观效果,生态效应和社会效果。

生态园林的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园林城市没计与建设中,要遵循生态学原则,建立丰富的园林景观的同时丰富城市的植物群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发展、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合理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张铁成,王虹霞,陈秀波,潘伟.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J].佳木斯市园林处,黑龙江佳木斯,现代化农业,2009年(1):10-17.

[2]徐丽梅.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构想[J].科技创新导报,2008(30):124.

[3]徐林雪.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及其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北京.2009(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