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散结汤治疗冠心病60例

/ 1

通脉散结汤治疗冠心病60例

高鹏刘亮

高鹏刘亮(内蒙古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40)

近5年来,我们采用活血化瘀,通脉散结法,自拟通脉散结汤治疗冠心病6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门诊30例,住院患者3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5—60岁30例,61—75岁30例;病程最短2年,最长25年;全部为确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40例,高血脂50例,劳累性心绞痛3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0例。心电图检查:S—T波下移35例,T波改变30例,各类传导阻滞10例。

1.2诊断标准主要依据1997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标准》。

1.3观察方法本组病例均从治疗时开始观察,除极少数患者病情严重需在初诊1周内渐次减量停服西药外,其余均为治疗开始后停服西药,1个月为1个疗程,1周复诊1次,复查1次心电图,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症状明显改善,在确诊医院再复查心电图。

2治疗方法

服用通脉散结汤。基本方:丹参3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瓜蒌30克,薤白10克,生山楂30克,葛根30克,首乌30克,石菖蒲10克,桂枝10克,三七6克(冲服),五灵脂10克,没药10克,黄芪30克,炙甘草10克,白术3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

加减法:心阳虚甚者加炮附子10克;气阴两虚者加西洋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20克;心悸、怔忡者加煅牡蛎30克,煅龙骨30克,珍珠母30克;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者加决明子30克,泽泻10克;血压高者加天麻10克,钩藤20克,石决明30克;心痛剧烈者加檀香10克,元胡10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参照1997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ST—T波恢复及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心电图ST—T波改变有部分恢复(休息时ST下移有回升,T波倒置变浅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显效26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

4典型病例

王某,男,59岁,干部。于2011年3月4日初诊。患者高血压病史10年,阵发性心前区刺痛1年。快走、上楼、饱餐或情绪激动均可诱发心绞痛,并向左肩放散,发作甚时每日3—4次,每日至少需含硝酸甘油1—2次。体态丰满,步态蹒跚,舌质淡紫,苔薄白腻,脉弦滑。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及损伤,ST段下移,T波低平,BP:150mmHg/100mmHg。病机为痰瘀交阻,治拟活血化瘀,通阳散结。方选通脉散结汤加味。方药:丹参3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瓜蒌30克,薤白10克,生山楂30克,葛根30克,首乌30克,石菖蒲10克,桂枝10克,黄芪30克,炙甘草10克,天麻10克,钩藤20克,石决明30克,檀香10克,元胡10克,三七6克(冲服),没药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

停用硝酸甘油,服药2天后,心绞痛减轻。

2诊(3月11日):患者胸闷、胸痛明显减轻,心悸亦减少,血压140mmHg/90mmHg。心电图复查示:ST—T段有所回升,续服7剂。

3诊(3月18日):患者诸症均有好转,胸痛不著,效不更方,再进7剂。

4诊(3月25日):患者10余天控制未发,精神转佳,纳食亦香,血压120mmHg/78mmHg。心电图复查示:ST—T段已恢复在正常范围,按原方去桂枝,持续治疗2月,疗效巩固,心绞痛未再复发。

5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怔忡”范畴。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表实,虚实夹杂。多为素体心阳不足,阴寒、痰浊、瘀血交互为患,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而致病。治以活血化瘀、通阳散结为主。通脉散结汤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现代研究证实有增加冠状血管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之功能。方中以丹参、川芎、红花、生山楂、三七、五灵脂、没药等药为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瘀血既去则血脉自通;瓜蒌、薤白化瘀祛浊,宽胸散结,以利血行;桂枝温通心阳,阳气振奋则阴邪自散;葛根通经舒脉,首乌养血和络,二药合用,能降低冠状动脉阻力,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细胞,降低血脂含量等。此外,石菖蒲开胸除痞、宽胸散结,使气行而血通;黄芪、炙甘草以益气养心。诸药合用,切合病机,标本兼顾;虚实并治,温阳益气,化痰痛络。对阳虚寒凝、痰瘀交阻型冠心病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