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赵丹

(中航集团363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偏瘫病人运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进行诊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病人54例,所有病人按照随机数表分配按照随机数表分配,一组为试验组病人27例,一组为参考组病人27例,两组病人一律均医院确诊为患有脑卒中偏瘫病症。参考组27例病人选择单纯康复训练方案进行诊治,而试验组27例病人选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方案进行诊治;运用Fugl-Meyer以及Barthel指数对两组病人诊治前后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并将评分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试验组病人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指数显著高于参考组病人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指数。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运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进行诊治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日常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因此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105-01

通常情况下,患有脑卒中偏瘫的病人都是因为其本身患有的脑血管疾病发病时较为突然,使病人具有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而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一般是脑卒中偏瘫较为常见的临床特征,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而在临床中一般会采用针灸或康复训练对病人进行诊治,但是两者配合进行诊治的临床效果却远大与单纯诊治的效果。就此,本文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病人54例进行研究与讨论,具体资料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病人54例,所有病人按照随机数表分配,一组为试验组病人27例,一组为参考组病人27例,两组病人一律均医院确诊为患有脑卒中偏瘫病症。其中,试验组病人27例中,男病人与女病人的比例为15:12;年龄分布在41~69岁之间,中间年龄为(55.4±3.6)岁;而参考组病人27例中,男病人与性病人的比例为14:13;年龄分布在42~68岁之间,中间年龄为(55.7±3.1)岁。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可知,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方面都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1]。

1.2方法

针灸治疗方法:对试验组病人一律采取头针、体针进行针灸;在进行针灸时,应当根据病人的具体患病情况进行针灸。对病人进行头针针灸时,应当选择病人瘫痪的部位进行针灸;而对病人进行体针针灸时,应当对病人的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等为主要穴位,之后,对病人的伏兔、肩手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在诊治的早期应当配合电针20min进行一次诊治。诊治四个疗程,七次为一个疗程,一天进行一次,每天进行一次[2]。

康复训练方法:当病人进行针灸后,且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后,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第一,对病人的瘫痪部位进行活动并按压;第二,对病人在病床上进行活动,对病人的双手以及双脚进行活动,帮助病人进行翻身等;第三,让病人坐在床的边缘处,对病人进行身体平衡训练;第四,对病人进行站立训练,或让病人进行上下台阶运动等;第五,对病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活能力进行相关训练[3]。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在研究的数据中主要是以SPSS11.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而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进行表示,即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4]。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病人评分对比方面,诊治前,试验组27例病人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指数分别为(24.27±4.41)、(32.94±6.68),而参考组27例病人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指数分别为(24.16±4.41)、(33.32±6.74);诊治后,试验组27例病人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指数分别为(34.27±9.74)、(32.94±6.68),而参考组27例病人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指数分别为(28.79±8.53)、(46.15±11.62);两组病人诊治前的的组间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诊治后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满足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一般情况下,患有脑卒中偏瘫病症的病人表现出的运动功能障碍一般是病人的运动神经元遭受到损伤,使病人体内的运动系统脱离了病人的脑中枢的控制而导致的[5]。而在中医中一般认为中风是病人的日常忧思恼怒等导致病人出现半身不遂症状。虽然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或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病人的病情容易反复。而配合针灸治疗不仅仅缩短单纯针灸治疗病人的时间,并且病人的病情不容易反复。在本文研究中,病人在进行诊治后,试验组病人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指数显著高于参考组,更加说明了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静.早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前沿,2014,8(3):104-105.

[2]肖晓华,李瑞春,朱红霞,等.头穴透刺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27(6):6-8.

[3]朱建国,魏琰,袁栋才.现代综合康复疗法积极序贯治疗对急性脑中风运动功能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16(4):496-497.

[4]刘未艾,吴清明,李向荣,等.头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29(3):149-151.

[5]刘锋,俞昌德.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杂志,2013,5(11):1097-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