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体会

余启梅

余启梅

(河南省汝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驻马店463300)

【摘要】目的:探析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体会。方法:在医院2014年5月到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重症患儿中抽取73例作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进行呼吸道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其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4.5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4%,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72.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在推广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258-02

重症患儿均存在病情复杂、危重等特征,往往需采取机械通气等疗法,但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等,威胁患儿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据有关研究报道称,呼吸道护理管理对于重症患儿抢救效果以及预后有直接影响[1],本研究为分析重症患儿采取呼吸道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对2014年5月到2015年10月医院儿科收入的73例重症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入选本组研究的73例重症患儿均通过常规临床检查确诊为重症呼吸道疾病,其家属均在知情状态下签署了同意书。将73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是37例和36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为1~4岁,平均年龄为(2.97±0.41)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为1~5岁,平均年龄为(3.01±0.52)岁;排除合并其他疾病患儿、不配合本组研究患儿以及接受其他治疗方式的患儿,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比临床资料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饮食起居护理、健康指导、环境护理,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晰,定期清洗、消毒呼吸机,帮助患儿有效排痰,必要时可进行辅助吸痰处理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

观察组则以对照组护理措施为基础,同时采取呼吸道护理管理,其主要护理管理措施如下:(1)气道湿化。重症患儿常伴随呼吸加快症状,因为患儿张口呼吸,且呼吸频率较高,大量水分自呼吸道散失,导致其呼吸道干燥,致使其排痰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应嘱咐患儿或者家属让其多饮水,确保其口腔湿润,必要情况下可给予静脉补水,以此稀释痰液,使患儿顺利排痰。长期吸氧的患儿需定时更换其湿化瓶内温水,确保其气道湿化。对于痰液粘稠、不容易排除的患儿,可遵医嘱应用雾化吸入疗法;(2)气管、导管护理管理。对于无力咳痰患儿,需及时采取导管、气管进行吸痰处理。对于行气管插管治疗患儿,护理人员要定时将适量无菌生理盐水注入其气管中,以此稀释其痰液。同时,按时为其翻身,通过拍背等动作帮助患儿吸出痰液。需注意的是,在吸痰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证吸痰操作迅速、准确,并选取硬度适中的吸痰管,尽可能将痰液彻底吸干净,同时注意避免损伤患儿的呼吸道粘膜。(3)体位护理管理。准确评估患儿的炎症部位,并应用不同体位进行引流处理。引流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向下倾斜胸部,维持健侧卧位,给予辅助性拍背,帮助其顺利排痰。对于不足1岁的患儿,建议其进食后90min,再行体位引流,降低其返流误吸发生率。同时,确保其呼吸道通畅,以免脱出引流管。对于行气管插管治疗的患儿,可告知患儿与家长定时更换体位,以此保证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被充分引流出,降低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坠积性肺炎、窒息、真菌感染等;同时,采用科室通用的护理满意度调出表,以问卷调查方式在患儿出院前一天由患儿家长完成,统计为34分,30分及以上为特别满意,24~29分为满意,17~23分为一般,16分及以下为不满意,其护理满意度=(特别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均数x-±s表示,其对比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其统计分析,而P<0.05代表其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4%,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2.2对比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特别满意31例,满意4例,一般1例,不满意1例,其护理满意度是94.59%;对照组中,特别满意12例,满意14例,一般6例,不满意4例,其护理满意度是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重症患儿进行呼吸道护理管理的目的,是促使患儿原发病早日恢复,同时避免其发生院内感染[2]。因为重症患儿极易并发院内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如院内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3],不仅影响患儿原发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损害患儿生理健康,延长其住院时间[4]。因此,通过实施适宜的呼吸道护理管理,减少患儿并发症,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5]。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儿实施呼吸道护理管,即依据重症患儿具体病情,并结合其易感染特点,制定个性化呼吸道护理管理方案,并严格落实呼吸道护理管理规定,最终降低患儿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亦证实,采取呼吸道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对于重症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呼吸道护理管理,对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家长护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呼吸道护理管理应用于重症患儿临床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其能够减少患儿的并发症,并提升其家长护理满意度,可作为重症患儿的首选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亓娟.加强护理管理对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效果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47.

[2]程燕.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2):512-513.

[3]庾慧敏,梁妙英,何燕萍.神经外科呼吸道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30):259.

[4]邵彤.对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重症监护护理的经验探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2):248-249.

[5]朱高红,朱铭娟,蒋永凤.小儿呼吸衰竭40例的重症监护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2):495-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