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员素质模型构建研究

/ 1

审计人员素质模型构建研究

李国庆(武汉军事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35)

摘要:素质模型是当今全球人力资源发展的一个热门课题之一,它为企业整合所有人力资源功能和服务提供了一种方法与工具。本文通过工作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与手段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统计方法,提炼审计人员的素质,并构建模型。这个模型可以为有效选拔审计人员、预测其表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审计人员;素质模型;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239.2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8-1-收稿日期:2009-03-29

一、素质模型简介

(一)素质和素质模型的概念

素质最早见于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博士197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测量素质而非智力》。素质是从组织战略需要出发,以强化核心竞争力,提高组织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操作流程。它是一种从动态的、战略的、以事实为依据的角度来判断人才的新标准。1993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给出了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即素质是“和参照效标(优秀的绩效或合格绩效)有因果关系的个体的深层次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和动机”。

素质模型就是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标准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素质模型的形式很简单易懂,通常由8-10项素质要素构成,并且是那些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素质模型,可以判断并发现导致员工绩效好坏差异的关键因素,从而成为改进与提高绩效的基点。

(二)建立素质模型的方法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也有了很多。最常见的有四种:归纳法、演绎法、外部标杆法和排除法。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构建方法。但它具有“少、慢、差、费”的缺点,即样本量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现在国内做素质模型的企业大部分都采用演绎法,即从组织的使命、原景出发,再到战略,最后落到人员行为上面,逐步推导出来。本文即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来构建审计人员素质模型。

二、审计人员素质模型构建

1.以某会计师事务所21名审计人员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工作分析、行为事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审计人员素质模型,这个模型可以为审计人员的招聘选拔、培训开发、评估提供依据与标准。

2.对工作说明书进行研究,以确定其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及绩效考核指标。根据分析,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审查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报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审查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恰当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审查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一致性原则。

3.有选择性地对会计师事务所人员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在访谈之前,列出被访谈对象的名单,了解其基本资料,并设计好访谈内容提纲,便于访谈的顺利进行。在被访谈对象的选择上,根据审计工作实际情况,除了审计人员之外,还包括财务人员以及相关的人事专员。根据工作分析以及对访谈内容的整理,初步得出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有:(1)知识,包括审计法规、审计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2)技能,包括前瞻思维能力、计划制定与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决策能力、指导和培养下属能力、基于职业的分析判断能力、调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计算机技能、外语技能;(3)品性。包括主动性、危机意识、事业心、廉洁自律、全局意识、保密意识、相容性、亲和动机、进取精神、成就导向、原则性、自我定位、自信心、创新精神。

4.进行问卷的设计与调查。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上主要是利用问卷调查的结果,因此在问卷的设计上要比较严谨、完整。对每一个胜任素质都做了解释,其重要性程度分为五级。此外,还要求对上述得出的三大类素质做等级排序。设计完问卷后,再请有关的财务人员、高层及专家指正,并完成终稿。之后便是调查,发放对象包括上级、下级、审计岗位及与审计岗位频繁接触的人员。最终统计出的9项关键素质包括:事业心、原则性、进取精神、廉洁自律、审计专业知识、审计法规、解决问题能力、基于职业的分析判断能力、计划制定与执行能力。

5.对调查结果做统计分析并建立模型。为了确定9项关键素质的优先程度和权重,在问卷调查获得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要素指标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获取审计人员素质的权重。经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最终得出审计人员素质要素等级排序后的素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