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原则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原则初探

刘芳

朝阳市园林管理处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是促进小农经济发展、提升现代化农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地域间贫困人口就业的重要政策性战略布局,在我国拥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这个过程中,生态农业和生态聚集区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发展可持续的生态新农村,在聚集区规划出与生态和谐议题的园林景观成为发展小农经济结构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整合农业资源的有效途径,本文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原则简要分析,以供新农村建设试点规划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

前言

园林景观归还建设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农村的经济环境、居住舒适度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与设计对新农村园林绿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不仅要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等目的,还要通过景观设计分割空间、美化园林环境。作为农村居民休闲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要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节能性以及科学性。通过科学选择园林景观植物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还要通过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高城市综合文化氛围,为新农村投资环境的改善、居住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

1现代化农村景观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

1.1个性化景观建设的缺失

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应该良好的利用本土文化特色,在景观建设过程中能够体现本地特殊的历史文化,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对这一方面的考虑严重不足,往往只在于重视景观的美化,景观的整体艺术效果,多数引用外来物种和西方园林建设材料,既对当地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造成了大量资金浪费,这一点是特别需要设计者们予以重视的。

1.2政绩工程的负面影响

乡村景观建设不应该同地方官员政绩挂钩,这样一来容易导致乡村景观建设的目的性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公益建设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负担。目前许多地方在进行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为达到现实快速建设步伐,常常不顾一切,大肆破坏地方环境,强拆强占,进行“暴力”施工,不仅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对地方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景观建设失去了实际意义,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3“圈地”行为导致景观建设难以开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地区开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是在农村土地开发过程当中,“圈地”行为开始逐渐凸显,影响到了新农村建设,也造成了非常大的环境破坏。

1.4规划建设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景观规划,没有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和当地文化特色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只是沿用城市规划手段进行乡村景观建设,造成乡村景观建设缺乏实际意义,无法同当地发展有效融合,使得乡村建设失去实际意义。

2新农村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分析

新农村规划建设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色,使之成为有本地传统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景观。改造不是随意的盲目改变,而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寻找地方文化传统元素,进行系统化的规划设计,适应当地人生产生活的最佳环境,适应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是在保护原有古老装饰风格基础上的改造,是一种传承地域文化的行为。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古村。历史文化名村一般保存着比较丰富的文物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能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其中大部分街巷、建筑、环境及居民生活状态保存完好。我国已将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纳入了法制轨道。但是,真正纳入法规保护的历史文化名村只是中国数量庞大的自然村落中的极少一部分。一般村落中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定的传统特色,与历史文化名村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的完整载体,在体现村落传统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其中文化的和谐和历史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是要素之一,在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实现新旧村落文化脉络的延续和空间形态的自然生长,还要了解村民对住宅建筑空间的需求,结合引导新的生活方式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共同对由此产生的新建筑空间需求进行合理化设计。掌握好原有的村落形态和构成肌理,对原建筑形态、院落布局特征进行新与旧的必要协调,调整好新环境与旧村环境的关系,即新建筑以与旧村相似的尺度和肌理,有机地嵌入新村建筑群内,把新建筑的布局和开放空间的控制与旧村形态有机地衔接起来。

3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的对策分析

3.1延续传统风貌,发挥特色景观建设

老房子修缮利用:对老房子进行保留修缮的思路,不再强求拆除旧建筑,对有意义的老房子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翻修或保护性修缮,成为被绿地和公共空间环绕的村民活动和参观的公共设施,既满足了村民需求又保护了建筑本身。

采取传统建筑:即一种典型的民俗文化以及家庭伦理价值的表现,建筑中的白墙、灰砖、黑瓦在排列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充满情感的节奏也就是韵律。在空间安排上,对其使用的公共性程度进行布局,按人们的亲疏关系布置,由公共性逐渐过渡到私人性的渐进层次关系。

3.2生态景观的营造

生态工程方法传统的景观创造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虽然能短期实现目标,获得崭新的景观,但往往要长久地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能源才能维持。生态工程方法则通过维持环境的某种程度的生态多样性来发挥环境的能动性,实现景观的自我增益。生态多样性能形成一种综合的“栖息环境”,这种栖息环境具有丰富的层次结构,能自行生长、成热、演化,并抵御一定程度的外来影响力,即使遭到破坏,也有能力自我更新、复生。建立在这种栖息环境上的景观就是自我设计的景观,它意味着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永续利用。

总结:

乡村景观的美不仅是形式上的美,更是建立在环境的秩序与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轨迹之上,体现生态系统精美结构和功能的生命力之美。因此,需要我们更多的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还有许许多多其它行业的专家与学者,营造出新农村景观建设新的气象。

参考文献:

[1]王峰.地域文化在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传承[J].创意与设计,2010,0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