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新时期下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张宁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山东省德州市253000)

摘要:新时期经济发展下,电力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企业内控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保证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新时期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控制度;企业内控;内控建设

引言

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社会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着客观的需求。电力体制改革前,电力企业是我国基础支柱产业,也是传统产业之一,处于长期自然垄断地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在内控管理方面与世界管理水平领先的企业相比,电力企业在内控管理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竞争压力增加,加上电力体制的改革对各电力经营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从广领域来看,加强内部控制也是各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断建立健全一套合理、科学、可行、切实的内控流程有着极强的必然性,目前内部控制俨然已经成为企业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内控制度,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切身利益的同时,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1企业内控建设的概述

企业内控建设是借助一些财务会计关联的政策以及实施措施来给予企业经营资金和企业资产提供安全性的保障,为电力企业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维护企业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1]。企业内控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合法性原则,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为根本标准,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企业内部切实可行的内控规章制度,避免违法操作;第二整体性原则,应囊括财务与会计的方方面面,既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又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还要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相互协调,避免出现冲突现象;第三针对性原则,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工作中薄弱环节以及易出现问题的细节,制定行之有效的内控措施,避免财务管理混乱;第四一贯性原则,在企业内控建设中,所有工作的开展都要有连续性以及一致性,不能随意改动调整,保证工作的严肃性;第五适应性原则,无论是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还是对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都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2],适用于所有管理体制;第六发展性原则,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增加效益为基本点,以未来发展方向为落脚点,才能够保障企业的长期繁荣发展。

2电力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内控观念不强

电力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内部管理与世界先进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仍有部分电力企业领导人员没能完全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或停留在各司其职,岗位分离的传统局面,企业局部控制重点仍是强化财务核算,没有树立起适应社会、经济、企业自身可持续成长、管理环境长远发展的目标,传统多为领域拓展式发展,并没全局、系统内控观念,致使持续性、长期性、动态性内控制度缺乏。

2.2电力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当前导致电力企业内控管理效率无法发挥的主要因素在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状况较为严重,其中多数企业的会计部门对会计核算不够规范,财务制度不够完善,相关员工的责任意识不强,同时导致财务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实用性。除此之外,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没有定期对账上的记录和实际情况进行核对,从而导致电力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得不到及时的清查,长此以往,会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2.3监督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改革,县供电企业人财物全部归口市级供电企业管理,在新的岗位设置中,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设立在市级供电企业,但由于市级供电企业管理的单位多了、业务多了,有时难免鞭长末及,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无法覆盖企业各环节各部门,而且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同级,没有特别授权的情况下,内审无法去检查监督企业的财务工作,导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风险,甚至出现了一些违规行为;有的基层供电企业虽然注意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了,但基于各种原因,内部审计工作也只能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使审计监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有效行使监控权,弱化了电力企业财务内控建设的严肃性。

3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

3.1提高电力企业的内控管理意识

想要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组织体系,电力企业应该从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做起。因此相关管理者应该积极借鉴其他先进企业的管理支持和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引进到自身管理体系当中。同时要积极学习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方法,在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内控管理意识,使得全体员工都能够参与到体系建设当中。与此同时,企业应该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建立以会计作为核心,包括经营管理和生产等管理多个方面的内控管理体系,保障电力企业各项资金的安全性,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企业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3.2逐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为更好发挥内控作用,首先还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使制度发挥出行为约束、监管作用,经营活动中立足于制度约束原则,需不断构建起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监管体系;同时做好事中控制,比如会计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应涵盖部门不同岗位,做好财务核算,并定期、动态检查财务活动,及时上报;最后还应建立事后检查机制,强化事后监管,比如在企业领导带头作用下,可成立委员会,由公正、工作执行力强、责任性强的人员定期落实考查,设立各专业分委会,梳理各专业风险点,定期开展稽核、检查,并将工作开展成效和检查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构建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管理体制,实现项目、资产从购买到领用到报废等的全流程闭环管控。

3.3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体系

加强电力企业对资金活动控制,科学合理设计组织架构,明确治理层和管理层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工作程序等。对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构建有关投资、筹资和资金营运等方面的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和监督电力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对企业大额资金使用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上独立性。切实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定期开展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容易出现舞弊等不法行为的环节重点关注,避免有严重的问题出现。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同时,要将外部监督积极引入过来,对公司财务报表、经营状况、负债情况等主动披露。利用外部力量来监督企业的运行,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避免有财务风险出现。

3.4建立良好的风险防范系统

随着电力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电力企业实施内控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各项活动的经营稳定性,因此,企业想要保障内控管理的执行,就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电价的估算为基础,通过对电力的成本进行分析,制定出燃料供应的合理计划。除此之外,企业在风险防范体制建设当中,应该将风险防范意识深入落实到各项活动执行当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规模的大小以及项目存在的风险程度,科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电力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很容易有财务风险出现,进而对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保证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董毅.简述以财务内控为手段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办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6(23):213+326.

[2]郑清.财务管理在电力系统企业内控的有效运用初探[J].时代金融,2016(21):215-216.

[3]蔡悦娴.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