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心得

/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心得

郭欣

郭欣(吉林省集安通化市第五人民医院吉林通化134200)

【中图分类号】R57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3-0273-02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脾胃虚弱内伤外邪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中医学中无系统完善的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表现,该病可归入“胃脘痛”“痞满”“嘈杂”“反酸”等范畴。1989年10月全国第五届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议上通过了CAG属于“胃痞”诊断的意见。我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摸索总结出“脾胃虚弱内伤外邪”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在临证中取得了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认识

我们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认为胃病的本质大多表现脾胃虚弱。尤其CAG系由多种致病原因,使胃病迁延日久而成此疾,CAG在中医学的发病中认识较为复杂,主要原因:其一,饮食不节,进食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烟酒,或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损伤脾胃,脾胃失和,气血凝滞不通而致胃脘痛。其二,情志不遂,如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由气血相依,气滞日久,血行迟涩,淤阻络脉,其痛剧烈;肝郁化火,火性炎上,迫灼肝胃之阴,其痛往往经久不愈。其三,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不愈,延及脾胃,或用药不当,皆可损伤脾胃等,均能引起脾阳不足,中焦虚寒,或胃阴受损,或脾虚血少,失其濡养而发生疼痛。此外,亦有过服寒凉药而导致脾胃虚寒而痛者。其四,寒邪客胃,致胃气不和而痛。

综上所述,胃痛的病位虽在胃,而与肝、脾及饮食的关系至为密切,脾与胃以膜相连,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喜润恶燥;脾主饮食精微的运化转输,以上升为常,喜燥恶湿。二者同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所以,我在这里提出脾胃虚弱,内伤外邪的概念,旨在强调治疗CAG必须辨证施治,增强脾胃生理功能,这样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才能受气于脾胃。

2辨治经验

2.1肝气犯胃本证多见于CAG伴胆汁反流及胃肠动力减弱者,镜下见胃粘膜以白为主或苍白,粘膜下血管显露,胃潴留呈黄绿色,表现为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遂犯胃而作痛,治宜疏肝理气为主,常用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木香、丹参、莪术、当归、黄芪、党参、炙甘草等药。

2.2肝胃郁热本证以CAG伴HP阳性活动期或伴慢性胆囊炎。表现为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故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宜疏肝泄热和胃,常用方药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连、吴茱萸、黄芩、白芍、丹参、枳壳、郁金、白芷、当归、莪术、党参、黄芪等药。

2.3胃阴亏虚本证多见CAG伴更年期内分泌紊乱者。镜下见胃粘膜苍白或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粘膜下血管暴露。临床表现为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治宜养阴益胃,活血化瘀,常用沙参、麦冬、乌梅、木瓜、白芍、当归、赤芍、丹参、黄芪、党参、石斛等药。

2.4脾胃虚寒CAG多见此证,另外还见于萎缩性胃炎并发慢性反复发作性消化性溃疡者,镜下见胃粘膜苍白或灰白,粘膜变薄,粘膜下血管显露,或见胃黏膜伴有溃疡,表面覆以白苔。临证表现中阳不足,胃失温煦。治宜温中健脾,益气和胃,常用方药黄芪、桂枝、党参、白术、茯苓、干姜、法半夏、川芎、当归、红花、吴茱萸、炙甘草等。

2.5瘀血停滞本证多见于CAG(中或重度)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中或重度)者,镜下除见胃黏膜苍白,黏膜下血管显露,还见胃黏膜粗糙,不光滑,呈结节降起散在多发或呈片状鹅卵石样隆起等,临床表现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滞日久,瘀血阻胃。常用黄芪、党参、丹参、红花、川芎、当归、三棱、莪术、炮山甲、内金、阿胶、三七粉、赤芍、炙甘草等药。

值得指出的是:本着辨证施治的原则,CAG无论何证型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外邪侵袭,饮食所伤,情志不遂,劳倦内伤,都可使本病加重,瘀血是CAG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因此,常用黄芪、党参、白芍、当归、川芎、生薏苡仁、炙甘草、丹参、红花等药物,所以,在治疗CAG过程中,益气健脾强胃,活血化瘀通络,贯穿各种证型始终尤为重要。

典型病例:患者男,40岁,工人,2008年6月11日初诊,自述患病近1年,开始时,上腹隐痛、闷胀,饮食尚可,未在意,后渐感腹胀,纳少,神疲肢软,上腹疼痛加重时方就医诊疗,口服“丽珠得乐”、“吗叮啉”后,胃脘胀满痛悉减,其余如常,近日因恣食辛辣饮食,又觉胃闷胀不舒,食后尤甚,日渐加重,曾数次求医治疗,无明显疗效,诊其脉迟缓,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淡,舌下脉络迂曲努张,紫暗,症见胃脘胀痛纳少,便溏日3-5次,神疲肢软,嗳气频作,面黄形瘦,扪其腹,上腹压痛,(+)、胃镜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医:胃痛(脾胃虚弱,瘀血阻络)。西医:慢性萎缩性胃炎,治法:补气健脾,活血止痛,清热化湿。方药:党参30g、黄芪30g、炒白术20g、白芍15g、丹参30g、川芎15g、红花15g、元胡20g、茯苓20g、吴茱萸12g、三七粉6g、砂仁15g、桂枝15g、蒲公英30g、黄连6g、炙甘草10g,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3次,嘱忌生冷、辛辣、肥甘、烟酒、浓茶之食。6月22日复诊,药后患者胃脘胀满减轻,食后喛气易作,大便成形,日2次,舌苔白,舌体胖大,边齿痕,舌淡脉缓,上方加沉香9g(后下)继服10剂。再诊,患者诸症大减,食后觉舒,大便正常,面色渐红润,精神好转,体重增加,效不更方,遵原方共服90剂,诸症悉除,舌脉正常。胃镜检查示:痊愈。

依上方药,研为粉末,炼蜜为丸,日2次,每次10克,3个月为一疗程,以巩固疗效,随访一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