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匀速肠内营养在ICU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间断匀速肠内营养在ICU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赖玉

赖玉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评估间断匀速肠内营养在ICU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8月本院ICU患者10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方法;实验组52例,采用改进方法,运用肠内营养泵控制输注速度,每6h暂停4h,根据病情调整泵入速度,观察记录患者胃残余量(GRV)、胃液、大便、血糖、呕吐、返流误吸、腹痛腹胀等情况。结果:2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胃排空延迟、呕吐、便秘、腹泻、返流或误吸、腹胀腹痛和高血糖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匀速肠内营养可降低ICU重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肠内营养;ICU;并发症;护理

ICU的危重患者,需要不失时机给予延续性支持治疗,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控制原发病,挽救患者生命。主要收治呼吸循环衰竭、大手术后、心肺复苏术后等需要进行持续生命体征监测的患者,这类患者无法自主进食,早期积极进行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1]。针对ICU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大部分并发多器官功能损伤、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通过临床改进肠内营养的方法以及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6年11月—2017年8月本院ICU患者中,需安置保留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共103例,男49例,女54例,年龄43~84岁,平均68.31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11分,平均8.05分,其中呼吸衰竭48例,心肺复苏术后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52例,糖尿病2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实验组52例,统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数据,应用SPSS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均安置保留硅胶胃管,在胃管末端连接50ml管喂注射器抽吸出胃液或快速注入10ml空气同时置听诊器于患者胃部听到气过水声的两种方法确认胃管尖端在胃内,用3M胶布鼻贴固定稳妥。2组患者均应用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生产的肠内营养混悬液,500ml/瓶,每天总量不超过1000ml,经胃管注入。根据2016年2月美国重症医学会和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发布的重症患者营养指南,患者行肠内营养时将床头抬高30~45°,每天口腔护理两次。

对照组方法:常规法,确认胃管尖端在胃内后直接用管喂注射器注入胃内,250~500ml/次,用30ml温开水冲洗胃管,2~4次/天,肠内营养液温度38~40℃。实验组方法:改进法,先确认胃管尖端在胃内,营养液倒入肠内营养输液器内,运用肠内营养泵控制营养液进入胃内速度,肠内营养输液器末端安装加温器控制进入胃管的肠内营养液温度保持在38~40℃。患者开始肠内营养24h内,40~60ml/h,并检查GRV,GRV<200ml,24h后可增加营养液的泵入速度至80~100ml/h,每6h暂停4h,30ml温开水冲洗胃管,夜间暂停肠内营养。

患者行肠内营养24h后,监测记录患者情况:①检查胃残余量,根据中国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2011版)[2],暂停鼻饲4h后查GRV>100ml即提示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②定时抽吸少量胃内液体,观察颜色、性状;③观察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和量,判断有无便秘或腹泻;④有无呕吐、误吸等;⑤查体或询问患者感受有无腹胀腹痛等;⑥定时监测血糖。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共23例,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共14例,运用SPSS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入住ICU的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入住ICU时间3~29天,平均12.81天;实验组患者入住ICU时间3~25天,平均8.03天,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过程中,对照组中发生6例患者胃管堵塞,实验组仅发生1例胃管堵塞,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2016年2月美国重症医学会和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发布重症患者营养指南,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推荐对于高误吸风险或对胃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应降低营养液输注速度。

危重患者存在胃肠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胃肠功能不全情况,易致胃排空延迟、胃潴留的结果[3]。实验组用肠内营养泵匀速注入胃内,避免一次性过量营养液进入胃内的情况,进食6h后有4h的胃排空时间,减轻胃肠道负担,减少胃潴留发生率。

保留胃管使食管胃底贲门部关闭不全,减弱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和吞咽反射[4],管道刺激,自身胃排空延迟都会致呕吐、返流和误吸的发生。实验组采用匀速泵入营养液,中间有暂停时间来排空胃部,防止营养液堆积,减少呕吐或返流误吸等情况的发生。

一部分患者在进行肠内营养时会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消化道间歇性出血[5]。2组患者对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统计无差别,引起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患者本身疾病因素。护理人员发现抽吸出来的胃内液体呈红色或咖啡色时,及时告知医生,对出血量、颜色等进行记录,必要时禁食,观察变化情况,再考虑是否恢复肠内营养。

腹泻是输注的营养液渗透压高、温度过高或过低、输入速度过快或营养液被污染等引起[6]。实验组采用匀速泵入营养液,在肠内营养输液器末端安装加温器控制进入胃管的肠内营养液温度保持在38~40℃,减少肠胃刺激,较对照组腹泻发生率低。危重患者长期卧床,胃肠蠕动慢,易发生便秘,对照组患者胃排空延迟发生例数多,营养液没有充分吸收,易造成大便量少干结,便秘发生率较实验组高。

胃肠排空障碍、肠内营养液不耐受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痛,实验组严密监测胃残余量,降低输注速度,控制温度在38~40℃,可减少腹胀腹痛的发生率。对照组运用常规方法一次性给予一定量营养液导致患者血糖波动范围大,实验组匀速输注营养液,患者血糖变化小,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感染率,减少在ICU停留时间[7]。

本研究中,实验组采用间断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可保证患者肠内营养需求量,又减少危重症患者留置胃管行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减少患者不适,降低感染风险,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云飞,陈忠勇.肠内营养支持途径与并发症[J].实用医学杂志,2013,14:2400-2402

[2]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神经疾病营养支持学组.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2011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11):787-791

[3]陈中腾.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后胃潴留24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2):119

[4]包龙,徐峰,凌伟华等.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4):222-225

[5]罗辉.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0(3):63-65

[6]刘爱华.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J].医疗装备,2017,30(9):199-201

[7]祁辉.危重症高血糖护理与血糖调控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8: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