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方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办公楼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方式研究

司玉军

司玉军

联想控股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611

摘要:在办公楼建设过程中,智能化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智能化系统的成败,对建筑项目完工后的经营、使用以及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为跟上时代步伐,与国际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接轨,各单位在办公楼建设过程中,需要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办公楼建设的特点,总结合理、有效的办公楼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方式。笔者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析了办公楼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一些问题,并对“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方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办公楼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方式

2010年10月1日,由建设部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正式施行。事实上,建筑智能化涉及到了安装、弱电、装修、软件等多个领域,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分支之一。当前,国内对于智能建筑的具体概念和分类依然存有较大的争议,有些院校将建筑智能化划归电气专业,但建筑智能化在一级建造师中又属于机电工程专业,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一、我国办公楼建筑智能化工程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办公楼建筑智能工程发展现状

1、社会需求大,发展水平较低。当前,建设节能环保型的绿色建筑是时代发展需要,我国也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节能环保型建筑受到了各地热捧。相关研究表明,智能化系统能有效节省设备维护、设备更新、管理投入、维修支出等方面的支出,其节省部分占工程全周期成本的20.0%左右,所以国内对于建筑智能工程有着较大的需求。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智能工程发展水平较低。在实际操作中,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不全、运转失灵等状况时有发生,会耽误项目工期,影响企业效益。

2、发展速度快。早在上世纪90年代,智能化系统就在办公楼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投资取向、建筑水平评估、建筑工程延伸扩展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普及率逐步提高,办公楼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方法也有了较大的突破,由单项子系统承包逐步向智能化工程总承包转变,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二)我国办公楼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1、系统规划理念较弱

对于智能化系统,有些建设单位的理解较为肤浅,在实际工作中也会提出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有些工程承包商将建筑智能化简单理解为技术系统数量的堆砌,以需求为主导的规划理念较为淡薄。

2、设计院的设计与实际不符,缺少优化设计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各种建筑技术、理念的更新速度较快,如果设计师的知识更新速度慢、储备不足,其设计会跟不上时代潮流,与办公楼建设工程建设要求不符。通常情况下,当建筑设计人员对当下主流产品的技术要求、技术性能不熟悉时,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出现设计院的规划与建筑施工过程不统一的现象。使建筑系统可持续优化是智能化的主要目的,但国内系统优化不足、缺失等现象较为常见,所以必须加大建筑系统过程优化。

3、建筑施工管理模式落后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智能化系统技术较为复杂,而且更新速度极快,总承包方、建设施工方以及监理方的管理难度就会相应加大。在实际工作中,各方对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力度不够,有些单位为了省事,将其作为传统电气工程进行管理,在管理工作中也容易出现路由矛盾、接口矛盾以及空间矛盾,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很多建设单位对项目施工过程很重视,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投入过少,工程项目竣工后也未进行有效维护,容易出现问题。

4、验收不规范

通常情况下,对于智能化工程的验收,执行的是电气工程标准,系统功能、性能等方面的验收还未形成统一标准,所以在实际建设中容易出现系统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建立完善的办公楼建筑智能化验收标准极为重要。

二、办公楼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方式研究

(一)“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方式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智能化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建设初期的整体规划和施工方案优化探讨。在办公楼项目的具体施工中,需要协调整体控制和专业分工。之间的关系。为满足上述要求,业内逐步形成了“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方式。

1、此管理方式下各个单项智能化系统工程分包合同的签订。在“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方式中,通常是由智能化工程的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以及具体的施工单位来一起签订合同。这种合同签订方式既有利于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全面管理,也有利于分包商的工作安排。在这种合同模式下,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关系、责任、分工明确,可有效防止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交易。

2、此管理方式下需由总承包商来把控智能化工程。在整个办公楼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中,总承包商是负全责的,所以对于那些技术要求高、协调工作面较大的系统,需要在总承包商的把控下完成。有些技术较为简单,而且工作协调面较窄的系统,可交由分包公司来完成,这样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3、此管理方式下需由分包的智能化工程内容。通常情况下,技术简单、保密度高、专业性强、工作协调面较窄的系统可交由分包公司来完成,这也减轻了总承包商的压力,使其能够在难度较大的系统中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电话交换机、微蜂窝通讯、接入网络设备、应用软件、移动通讯覆盖系统等可交由分包公司负责。

4、此管理方式下各个单位的职责。在办公楼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工作中,项目管理咨询单位、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各有职责。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各单位的职责要在合同中有所体现,并严格按此执行。其中总承包商负全责,在整个工程建设中需对分包商进行有效监督。

(二)“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方式的优点

1、各方职责明确。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各单位的职责都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总承包商在建设过程中负全责。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可有效防止各方在施工过程中推卸责任,减少在工作协调中的时间浪费,加快工程进度,保证企业效益。

2、方便技术管理。智能化系统技术要求高,对智能化系统进行管理也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管理难度大,所以当建设单位自行进行设计、管理时,在人员、技术上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在“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方式,总承包商有着强大的实力,实践经验也较为丰富,能承担起智能化系统设计、管理等方面的责任,技术管理也更为方便。

3、有利于智能化系统的整体规划。众所周知,整体规划在智能化系统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方式下,可及时确定智能化承包单位,其可尽快参与智能化系统整体规划工作,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整体性、科学性、经济性等方面的探究,制定最优规划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智能化建筑起步晚、发展水平低,但需求大、发展速度快。近年来,我国智能化建筑在技术、观念、人才等个方面都走向成熟,但依然存有较多的问题,制约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方式有多方面的优点,可有效促进我国办公楼智能化建筑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强,刘健,于璘璘.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03).

[2]陈晓国.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2,14(02).

[3]姚琦琦.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01).

[4]季萍,张彪.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探讨[J].企业导报,2013,16(03).

[5]徐炳.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2010,19(01).

[6]陆晓宇.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经验谈[J].智能建筑,201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