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

石晶

石晶(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目的: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使用过程中牙釉质的脱矿情况进行调查。方法:将我院口腔科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0例以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患者按照刷牙频率分为两组,I组52例患者刷牙频率<3次/天,II组58例患者刷牙频率≥3次/天,对比两组患者的软垢指数与脱矿指数。结果:110例患者的2305颗牙齿,有79例患者的241颗牙齿出现脱矿,发病率为71.82%,脱矿率为10.46%,脱矿指数为0.033±0.017。2305颗牙齿中,脱矿程度0级2064颗,占89.54%,I级139颗,占6.03%,II级74颗,占3.21%,III级28颗,占1.21%。II组患者治疗后的软垢指数及脱矿指数低于I组(P<0.05)结论:采用口腔正畸矫治器治疗患者容易出现牙釉质脱矿,其中刷牙频率是重要影响因素,患者应保持适当的刷牙频率。

关键词:口腔正畸;矫治器;牙釉质脱矿【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9-0008-01

口腔正畸矫治器为临床常用的口腔矫正装置,但是因为该装置增加了口腔清洁的难度,容易引起菌斑积聚,破坏牙周环境,从而导致牙釉质脱矿[1]。为了进一步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使用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口腔科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0例以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口腔科在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共收治110例以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患者,按照刷牙频率分为两组,I组52例患者刷牙频率<3次/天,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为11~23岁,平均年龄为(16.4±4.7)岁。II组58例患者刷牙频率≥3次/天,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为13~24岁,平均年龄为(17.1±5.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在拆下固定矫治器后,以乙醇(75%)清洁牙面,对牙釉质脱矿牙数、脱矿指数及脱矿程度进行观察分析。⑴脱矿程度:按照牙釉质表面白垩色斑点数目、染色斑点数目及探测状况进行评价,评价标准:0级:牙釉质表面光滑透明,无病变;I级:牙釉质表面存在轻微的白垩色斑点,斑点面积与牙齿面积比不足50%;II级:牙釉质表面存在明显白垩色斑点,斑块面积与牙齿面积比为50%及以上;III级:牙釉质表面存在严重白垩色斑点,斑块布满整个牙齿,探测松软。②脱矿指数(EDI)评价标准:EDI=牙齿各部位的脱矿程度记分之和/所有牙齿区域数。③以软垢指数对软垢程度进行评价:0:牙齿表面无软垢;1:牙齿表明散在点状软垢;2:牙颈部存在1mm以下连续带状软垢;3:牙齿表面软垢的覆盖面积/牙面面积<1/3;4:牙齿表面软垢的覆盖面积/牙面面积为1/3~2/3;5:牙齿表面软垢的覆盖面积/牙面面积>2/3.1.3统计学处理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脱矿指数110例患者的2305颗牙齿,有79例患者的241颗牙齿出现脱矿,发病率为71.82%,脱矿率为10.46%,脱矿指数为0.033±0.017。

2.2脱矿程度2305颗牙齿中,脱矿程度0级2064颗,占89.54%,I级139颗,占6.03%,II级74颗,占3.21%,III级28颗,占1.21%。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齿脱矿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牙齿脱矿指数及软垢指数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软垢指数均得到明显降低,脱矿指数均得到明显升高(P<0.05),且II组的软垢指数及脱矿指数低于I组(P<0.05),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固定矫治器治疗容易引发牙釉质脱矿、口腔卫生状况差等。研究指出[2],正畸固定矫治器引发的牙釉质脱矿共分为早期脱矿与后期脱矿两个阶段,其中早期脱矿是因矫治器安放过程中牙釉质间质溶解引起牙釉质表层的矿化物丧失;后期脱矿主要因矫治器妨碍口腔清洁,形成细菌生长环境,导致菌斑聚集及pH值降低,最终引起牙釉质脱矿。

本研究结果表明,牙釉质脱矿发病率为71.82%,脱矿率为10.46%,略高于徐泽的报道[3]。通过对不同刷牙频率的牙釉质脱矿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刷牙频率≥3次/天的II组患者的降低脱矿程度及减少牙软垢程度明显低于刷牙频率<3次/天的I组患者,提示适当的刷牙频率及科学的刷牙方法对于降低脱矿程度及减少牙软垢产生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总之,口腔矫治器治疗过程中容易引发牙釉质脱矿,保持科学的刷牙方法及适当的刷牙频率对降低牙釉质脱矿发生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姚丽萍,李静,江汉,等.氟化泡沫预防固定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评价[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5):717-719[2]王佳宁,莎日娜,张晓静,等.氟保护漆防治正畸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33(4):327-328[3]徐泽.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研究[J].口腔医学,2013,33(9):60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