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鼻腔鼻窦曲菌病临床特点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16例鼻腔鼻窦曲菌病临床特点及治疗

马莉

马莉(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鼻腔鼻窦曲菌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6例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鼻腔鼻窦曲菌病临床资料,以此总结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6例患者,右上颌窦9例,左上颌窦7例,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针对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应在充分了解疾病临床特点的基础上,借助相关辅助检测,从而明确诊断,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鼻腔鼻窦曲菌病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133-02

顾名思义,曲菌病是曲菌引起的,曲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污染杂菌[1],种类繁多,生长繁殖速度较快。如果外界环境中的曲菌孢子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多数将在人体内繁殖,引起多种疾病,给患者生活、学习及工作带来诸多干扰与不便。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6例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了病例临床资料,为临床此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6例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在26~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9±2.3)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病程(1.7±0.6)年。经CT检查,窦腔内可见不规则高密度软组织块影,9例倒影内有不均匀点状钙化影,7例上颌窦内侧壁膨胀性骨质改变;经鼻镜检查,3例中鼻甲肥大、4例下鼻甲肥大、中鼻道脓涕10例,鼻中隔偏曲3例,中鼻道有干酪样分泌物10例、鼻息肉5例;经鼻窦X线检测显示患病侧骨质无破坏,窦腔密度明显增高,全部病例均确诊为鼻腔鼻窦曲菌病临床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性别、病程、年龄)比较(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全麻气管插管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采用0.1%肾上腺素与盐水棉片作鼻腔粘膜收缩3次,确保中鼻甲、中鼻道、鼻中隔黏膜等充分收缩。随后在鼻内镜直视下对下鼻甲进行骨折外移,扩大鼻道,切除钩突,咬除筛泡,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采用切吸器吸出窦口赘生肥厚的黏膜。如果患者中鼻甲较大,应切除部分后扩大鼻道,可沿中鼻甲前外侧缘及下缘进行切除。在0°或30°内窥镜直视下选择合适的吸引管和抓钳,彻底清除鼻腔鼻窦中的曲菌菌团块,鼻切削钻切除增生肥厚的窦腔粘膜,改善通气和引流,保留正常黏膜。术后进行抗感染、消炎处理,术后2天左右,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分次取出鼻腔内填塞的高膨胀海绵,采用浓度为1%麻黄素和复方薄荷油滴鼻剂,采用温盐水对鼻腔鼻窦冲洗促进术区粘膜修复并清理术腔。将切除物进行常规病理检查,显示为内镜下慢性肉芽肿改变,菌丝粗细一致,定向排列。可确诊鼻腔鼻窦霉菌病。

1.3随访调查

患者术后需每周来我院复诊鼻内镜下鼻腔换药,至少5次,故采用术后定期随访、电话随访等形式对本组16例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其内容包括术区恢复情况、疾病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16例患者均获随访资料。

2结果

本组16例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中,右上颌窦9例,左上颌窦7例,其临床症状均以慢性鼻窦炎症状为主,在内镜下病变部位可见菌丝,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患者经手术后痊愈,无一例复发,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痊愈。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大量抗生素和激素广泛使用,鼻腔鼻窦曲菌病呈上升趋势[3]。曲霉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污染杂菌,生长繁殖速度较快,是引起高危患者发生致命性染色的重要病原体。临床上曲霉菌常见的局部诱因包括鼻窦内病理性分泌物潴留、鼻腔鼻窦慢性炎症刺激、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受阻等,一旦患病将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困扰,降低其生活质量。

曲菌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非特异性肉芽肿,伴有慢性或急性炎症,通常寄生在上呼吸道,若环境满足其繁殖条件将大量生长繁殖。鼻腔或鼻窦是曲菌病往往分为两种,一是原发性,二是继发于牙周组织、咽腔、口腔等部位。临床上鼻窦曲菌病较为少见,随着近年来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大量应用,鼻腔鼻窦曲菌病研究和报道越来越多,为鼻腔鼻窦曲菌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鼻窦真菌病是临床常见的特异性鼻窦炎症,随着此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人们加深了对此病的认识,临床诊断与治疗技术手段不断完善。鼻腔鼻窦曲菌病包括两种类型,即侵袭型与非侵袭型,侵袭型曲菌感染不仅会破坏鼻腔,还会破坏邻近组织和器官,如脑膜炎、脑脓肿等。临床鼻腔鼻窦曲菌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原则为完全清除病灶,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采用鼻内镜直视下对患者鼻腔鼻窦内病变进行微创手术,在保留正常黏膜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变,从而加快鼻腔鼻窦功能恢复。

在本组研究中,16例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发病年龄26~50岁不等,病程有长有短,临床症状以慢性鼻窦炎症状为主,临床上存在大量误诊、误治事件。近年来鼻窦CT等诊断技术飞速发展,CT检查能清楚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有无变异等,为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鼻内镜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诊断与治疗效果。在本组研究中,16例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均痊愈,无一复发,可见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治,均可治愈。

综上所述,针对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在充分、全面了解该病的基础上,借助辅助检查技术,明确诊断,进行手术治疗时配合相关抗真菌药物,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丽丹,杨家富,李丽等.浅谈鼻腔及鼻窦曲菌病的临床诊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1(5):75-75,73.

[2]冯国红,胡亚玲,姜伟丽等.鼻腔鼻窦曲菌病18例临床病理分析[J].包头医学,2012,36(1):19-19.

[3]杨旭,雷科.98例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和鼻声反射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7):783-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