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肛下蹲运动对预防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提肛下蹲运动对预防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卢莲姣

卢莲姣(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梧州543000)

【中图分类号】R71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7-0019-02

【摘要】目的探讨提肛下蹲运动对预防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把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人62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2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术后指导病人进行提肛下蹲运动,而对照组不进行提肛下蹲运动,术后第7天拔除尿管,拔除尿管后24小时通过B超测量残余尿量。结果两组残余尿量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提肛下蹲运动对预防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提肛下蹲运动预防尿潴留

子宫颈癌的手术治疗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Meiges对子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加以发展和完善,广泛性全子宫切除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已成为早期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近年广泛性全子宫切除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亦常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中。然而,膀胱麻痹作为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未得到满意的解决,国内学者报道其发生率为7.5~44.9%[1]。我院采取指导病人术后进行提肛下蹲运动对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预防尿潴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6年元月至2008年11月在我院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62例。其中宫颈癌34例,子宫内膜癌28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5岁。术前用抽签的方法把病人随机分成2组,单号为试验组32例,双号为对照组30例。全部病例术前及术后均经病理确诊,两组病人病情、年龄无明显差异,均无泌尿系感染及病变。

1.2方法

试验组术后第3天起指导病人做提肛运动,提肛运动的方法:集中注意力,缓慢收缩肛门括约肌,再缓慢放松反复进行每天3轮,每轮做20~30次,分别于上午、下午、睡前进行。术后第5天尿管定期开放,嘱病人有较强的尿意时才放出尿液。术后第7天早晨拔尿管,指导病人做下蹲运动,下蹲运动的方法:病人双手拉住床栏,双脚打开与肩同宽,缓慢下蹲,然后缓慢站起,反复进行。拔尿管后至晚上睡前共做5轮,每轮20~30次。拔尿管后24小时通过B超测残余尿量。对照组病人不做提肛下蹲运动,其余同实验组。

2结果

3讨论

3.1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广泛的切断了膀胱侧窝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并广泛地剥离了输尿管在膀胱开口处的周围组织,对膀胱、尿道、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挫伤。其次,术中膀胱区的拉钓用力过度,挫伤膀胱壁也可导致膀胱麻痹,此外,由于膀胱剥离面广,创面大,不仅损伤神经纤维,血运也减少,导致膀胱麻痹引起术后尿潴留[2]。

3.2残余尿量是测定膀胱功能的量化指标之一,残余尿量越多,提示膀胱功能恢复越差。

3.3对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麻痹,国内学者报道采用膀胱冲洗,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等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3]。但,反复的膀胱冲洗,开放尿液引流系统,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而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要待拔尿管后才能进行,且比较麻烦。

3.4提肛下蹲运动是运动治疗的一种,通过适度的运动促使肌肉、骨骼和软组织能维持在正常的状态下,以矫正因疾病、受伤所导致的并发症[4]。通过提肛下蹲运动,可以促进盆腔内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流供应,消除局部的水肿,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另外,提肛下蹲运动还可以刺激排尿反射,增强尿意,有效预防尿潴留。我院对32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术后进行提肛下蹲运动对预防尿潴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5提肛下蹲运动简单易学,效果好,不需要特殊器械,不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亦不会产生不良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行。

3.6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准备做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术前指导病人学会提肛下蹲运动,特别是提肛运动,以便病人术后能及时进行锻炼。而对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病人,不应做下蹲运动,以免增加腹压,影响伤口愈合。可以增加提肛运动的次数,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惠桢.实用妇科肿瘤手术学.成都:成都出版社,1990.191-208.

[2]马庭元.妇产科手术并发症.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63-264.

[3]李寒松.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防治.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2):743-744.

[4]胡顺江.复健医学与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