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癸时间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浅谈天癸时间性

于珊珊李超

(威海市中医院妇产科,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天癸具有物质属性,与人体生殖、生理功能关系密切,其发生有着特定的时限性,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孕育~萌发~充盛~衰竭的规律,人体生育能力随之变化,对其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提高月经病及不孕症等妇科疾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天癸时限性生殖

(一)古代文献对天癸时间特征的论述

1.天癸的物质属性

天癸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古代医家对天癸的论述各不相同。杨上善所著《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摄生之二寿限》曰:“天癸,精气也”;对于肾间动气说,《金匮要略》中提到“先天天癸,谓肾间动气”;《沈氏女科》中则提及“天癸是女精,由任脉而来,月事是经血,由太冲而来”。此外,张景岳又说“天癸者,天一之气也,谓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皆是天癸在先,而后精血继之,分明先至后至,各有义焉。”总之,古代医家无论说天癸是月水,还是元阴、精血等,但大部分医家都承认了天癸的物质属性。

2.天癸的时间特征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由此可见,天癸的发生有着特定的时限性,七为少阳之数,女本阴体而得阳数者,阴中有阳也,故女子以“七”为限,即在“二七”而至,“七七”而竭,只存在于生命的育龄阶段,它是随着肾气的盛衰而发生变化的,同时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后世医家多遵从《内经》中对天癸时限性的论述,以“七”为律,将女性的一生分为七个阶段,探讨天癸在各阶段中的作用。

(二)近现代文献对天癸时间特征的论述

1.天癸的物质属性

罗元恺[4]认为,天癸是肉眼看不见而在体内存在的微量体液,它关系到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体质强弱,相当于垂体、卵巢等性腺的内分泌激素的作用;秦晓晨[5]在“天癸实质初探”中认为,天癸具有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类激素效应,包含着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等多种调节机能;谭晓阳[6]认为天癸涉及到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一整套神经内分泌系统,似与脑垂体、松果体、性腺等重要腺器的活动密切相关。但又绝不能与其中一种成分或一个环节等同;陈丽平[7]认为天癸是带有时间周期密码的生殖信息因子;张新平[8]认为天癸是一种促进并维持生殖机能成熟及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并且提出了“天癸相当于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FSH和LH)相关的神经元的观点”;韩百灵[9]说:“天癸是先天生身的一种物质基础和后天养身的水谷化生的精气,两者合而促进天癸的发育”;黄云亮[10]认为天癸是肾中精气充溢的产物,非经非血,是专指性发育和生育后代的物质,是物质和功能的共同体现。

大多数现代学者认为天癸是源于先天肾本脏所藏之阴精,男女皆有,待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由古至今多数学者都承认了天癸的物质属性,认为天癸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

2.天癸的时间特征

(1)天癸的“至”与“竭”学说

现代医家对于天癸时限性的论述有着各自的认识。有的学者根据天干地支的推算,提出了天癸是一个时间概念,是一个季节时令的观点。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到天癸的至和竭,天癸的发生及其时限性的特点,是以肾气为前提条件的,肾气是天癸的基础物质。但肾气的盛衰也取决于以水谷精微为基础物质的气血盈亏,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因而脾胃的生理功能状态对天癸“至”、“竭”也有着重大影响。

(2)天癸的周期性学说

吴效科等人认为天癸不但是物质的,其时间性体现在《内经》中对于天癸的七七、八八的变化规律。赵玉萍提出,时限性即所谓的大周期,并认为天癸盛衰规律有大周期和小周期两方面。大周期指天癸的萌发→成熟→旺盛→衰竭;小周期在女性指月节律性周期,在男性指年节律和日节律。

(3)天癸的阶段性学说

王玲认为,“时限性”是天癸存在波段性的变化,天癸具有由“至”到“竭”特定的波段型变化。男女在初生时,天癸曾有短暂的高峰,其后又呈低水平蓄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肾气充盈到一定的程度,天癸陡然上升,即原文之所谓“至”,表明其化生、发育已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并发挥其生理效应。所谓“竭”,表明天癸逐渐衰竭,作用逐渐削弱乃至消失。这就是说,人到中年以后,天癸日渐不足最终衰竭,人体便进入了更年期。

(4)天癸相当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

中医学理论中的“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调节模式与西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调节系统类似。天癸正常功能是指人的生长发育和经孕产育功能的正常,只有当“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相互关系处于平衡状态,才能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月经周期正常,因此“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可以看成是天癸实质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虽然历代医家对天癸的时限性论述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内经》“七七”理论为基础,古代医家通过以“七”为限的年龄阶段的生育能力及脏腑机能等方面进一步论述天癸的时限性,而现代医家则是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殖内分泌水平及生育能力的评估来论述天癸的时限性。虽然研究方法有差异,也未取得统一的认知,但都承认并证明了天癸“七七”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中医研究院.中医名词术语选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89.

[2]江玉文,等.中医伦理问题[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

[3]中医辞典编辑委员会.简明中医词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09.

[4]罗元恺.肾气·天癸·冲任的探讨及其与妇科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11-12.

[5]秦晓晨.天癸实质初探[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6,31(2):176-177.

[6]谭晓阳.从《周易》探“天癸”[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14(l):3-4.

[7]陈丽平,宋兴.“天癸”本质及其作用探讨[J].河南中医.2003,23(6):3-4.

[8]张新平.浅论“天癸”的本质及其与生殖的关系[J].川北医学院学报.22(4):362-363

[9]韩百灵.百灵妇科[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

[10]黄云亮.试论天癸与女性生殖的关系[J].广西中医药.1987,10(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