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手法

/ 2

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手法

刘生

刘生(哈尔滨市中医医院150076)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289-02

股骨干骨折包括股骨小粗隆至股骨髁上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男多于女,成2.8:1之比。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其次为10岁以下的儿童。多由高处坠下、车祸、或受重物打击、挤压等强大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而引起。由于股骨是人体最长,结构最坚强的骨干,周围有大量的肌肉群包绕和丰富的血液供应,因而通常需有强大的暴力才会造成骨折。骨折后内出血较多,一般可达500~1500毫升,易伴有休克,也易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挤压伤者易引起挤压综合征,危及生命。

1病因病机

股骨周围有大量的肌肉群包绕,在股骨发生骨折后,由于肌肉的牵拉,暴力冲击的方向及下肢重力的作用,可以发生各种不同的移位。当股骨干上1/3骨折时,断端的移位方向较有规律,骨折近端因受髂腰肌、臀中小肌和其他外旋肌群的牵拉表现为屈曲、外展、外旋畸形;远端因受内收肌群的牵拉则向上向内和向后移位。股骨干中1/3骨折时,断端除有重叠畸形外,无一定移位的规律,需视外力的作用而定,一般远端受内收肌群的牵拉,可能引起向外成角畸形。股骨干下1/3骨折时,典型的表现为近端内收、向前移位,远端因受腓肠肌的牵拉向后屈曲。

2手法治疗

2.1固盆屈髋复位法患者取仰卧位,一助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用双手握小腿上段,顺势拔伸,并徐徐将患肢屈髋90°,屈膝90°,沿股骨纵轴方向用力牵引,矫正重叠移位后,再按骨折不同部位分别采用下列手法:上1/3骨折:将患肢外展,并略加外旋,然后由助手握近端向后挤按,术者握住远端由后向前端提。中1/3骨折:将患肢外展,同时以手自断端的外侧向内挤压,然后以双手在断端前后,内外夹挤。下1/3骨折:在维持牵引下,膝关节徐徐屈曲,并以紧挤在腘窝内的两手作支点将骨折远端向近端推迫。若股骨干骨折重叠移位较多,手法牵引未能完全矫正时,可用反折手法矫正。若斜行、螺旋骨折背向移位,可用回旋手法矫正,往往断端的软组织嵌顿也随之解脱。若有侧方移位,可用两手合抱或两前臂相对挤压,施行端提捺正。复位后行夹板固定:根据上、中、下1/3骨折不同部位放压垫,上1/3骨折放在近端的前方和外侧,中1/3骨折放在断端的外侧和前方,下1/3骨折放在近端的前方。放夹板要注意长度,内侧板由腹股沟至股骨内髁,外侧板由股骨大转子至股骨外髁,前侧板由腹股沟至髌骨上缘,后侧板由臀横纹至腘窝上缘,然后用布带捆扎。

2.2提按推挤连贯复位法适用于横断型、斜型、粉碎性股骨干骨折。治疗方法(以左侧股骨干中段骨折为例)伤者仰卧硬板床,第2助手固定骨盆,第1助手左手固定小腿,右前臂套过腘窝轻度屈膝行对抗牵引。股骨上段骨折屈髋外展牵引,股骨下段骨折屈膝牵引。术者左前臂从大腿后面穿过置骨折远折段处,右前臂置于大腿前面骨折近段处双手掌交叉,根据骨折侧方移位的不同方向,双前臂向骨干轴线推挤使骨折变为前后移位,同时左前臂外旋,右前臂内旋,先顺骨折移位方向后逆向,利用腰、肩、肘、腕协调用力使两前臂完成提按动作以整复骨折前后移位。如骨折呈横断型或短斜型,则嘱第1助手加大骨折成角;如长斜型或粉碎性,则嘱第1助手轻轻内外旋转上下小幅度摆动远折段,使骨折端部分软组织嵌入得以解脱、碎骨片归巢,共同完成提按推挤连贯手法使骨折复位。检查骨折处无明显骨擦音,双下肢等长,横型骨折作轴冲试验无滑动感即为复位满意,依不同骨折部位放置压垫,四块小夹板外固定,将伤肢置于双横软枕上中立位维持牵引。拍床边X线片以明确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并及时调整牵引力线及牵引重量。

2.3折顶旋转法适用于儿童股骨螺旋形骨折。方法在全麻或腰麻下进行,两助手做对抗拔伸牵引,借用X线了解骨折断端是否已牵开,牵远端的助手由伸膝位徐徐改为屈膝牵引外旋并随之折顶旋转,顺骨折形成的背向移位径路,逆向回旋,矫正背向移位,使骨折面稳定吻合,术者用挤捏法促使两骨折端面紧密接触而挞解剖复位。固定方法和牵引:复位后,患肢用四块杉树皮小夹板超髋、膝关节固定中立位,外侧用长托板预防肢体外旋畸形。2~3岁患儿复位固定后行双下肢悬吊胶布皮牵引2~3周,去掉牵引后,继续夹板固定1~2周。4~10岁小儿用胶布及小木板贴于患肢小腿及膝关节上3厘米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后做胶布滑动式皮牵引,牵引量3~5千克,3~4周去牵引,夹板维持固定2周。11~13岁行股骨髁上骨牵引,牵引量3~4千克,3周后去牵引行夹板固定至骨折临床愈合。

2.4拔伸板加夹板适用于治疗各类型儿童股骨干骨折。材料准备:①拔伸板:取长80~120厘米,厚0.8~1.2厘米,宽6~12厘米上宽下窄的木板1块,上端横行钻2孔,下端钉弹性袜带。②皮牵引1套。③儿童股骨干夹板1副,平压垫3个,毛巾1条,韧带1条,布带4条。方法患者仰卧患肢伸直位,在骨折远端行常觌皮牵引。一助手将棉带置于患儿患侧腹股沟内,另一助手握患肢踝部做对抗牵引,透视下术者根据骨折端移位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法复位,复位满意后放置压垫、毛巾、夹板,3条布带固定夹板。将拔伸板置于患肢外侧,上端达胁部,下端超过足跟20厘米,放置于腹股沟的棉带两端穿过拔伸板上端两孔打结,拉紧皮牵引绳系于拔伸板下端袜带上,大腿与拔伸板再用1条布带固定在一起。摄x线片复查骨折端对位对线情况,骨折复位满意,患者保持仰卧,患肢伸直中立位,3~5周解除拔伸板,6~8周解除夹板固定。

2.5外展板反牵引后托板固定法适用于儿童股骨干移位性骨折。材料准备:外展板1块,厚1.2厘米,长度据患肢长短而定,一般长自外侧胁下至足跟以远20厘米、上端略宽,下端略窄,与患肢直径大体一致。在相当于大粗隆部将板的上端塑成约30°的外展弧度,利于患肢外展。在上端两侧各钻1个孔,从2个孔穿布带。一根从后侧经背部,另一根经腹部、扎于对侧的肋胁部。这样可控制患肢呈外展位。在板的上端下约6厘米的中间和下端各钻一孔,以利牵引带穿入用于固定。后托板1块,厚约1.2厘米,长度据患肢长短而定。一般长自腰胁部至足跟部以远约20厘米,上端略宽,下端略窄。从大腿上端臀横纹部其板塑成约0.7厘米厚。塑形处用药棉和绷带包好,以免产生压迫性溃疡。其板的上端两侧各钻一孔,穿入布带。一根经腰部,一根从患者的腹部,在腹部扎好。在板的中部,相当于大腿部位,在板的两侧钻2个孔。在板的下端,相当于小腿的中部两侧各钻1个孔。分别穿入布带,大腿部其布带将外侧板和夹板捆在一起。小腿部的布带将外展板和小腿轻松的捆在一起,以防止夹板散乱及减轻反牵引带对腹股沟的压迫,并有防止骨折旋转畸形的作用。牵引带1条。用棉布做成宽约2.5厘米,两端各系布带1条。扩展板1块,7厘米宽皮牵引胶布1条,弹性输液胶管1根,以上材料组成牵引装置。夹板1副,棉垫4个、绷带、窄胶布等。方法先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法复位后用四合一夹板固定。复位固定后患肢伸直位,把弹性输液胶管系于扩展板上,在远骨折端行常规皮肤牵引。将外展板置于患肢外侧,使患肢外展30°,把上端两侧的孔穿的布带捆好。反牵引带置于腹股沟部,两端布带系在反牵引板的上端;远端弹性输液胶管拉长,固定于反牵引板的下端。然后再把后托板放于患肢后侧,把相应的布带捆好。牵引时间3-5周,待骨折断端有骨痂生长后即可拆除外展板和后托板,但仍用四合一夹板继续固定。

参考文献

[1]尚钧,尚天裕.骨折治疗的新趋向.中国骨伤,1994.7(6):43.

[2]徐卫东,张春才,吴岳嵩,肖斌,侯铁胜,刘植珊.股骨交锁髓内钉应用的并发症及防治[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3]刘威,成传德,闻亚非,尚延春.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