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痰病人的护理分析

/ 1

排痰病人的护理分析

胡丽敏

胡丽敏(黑龙江省肇东市四站镇卫生院151100)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4-0302-02

【关键词】排痰全科护理

由于呼吸系统的疾患及危重病人无力咳嗽,均可造成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加,为了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及痰液及时排出,对此病人应做好排痰的护理,以确保病人正常的呼吸功能。具体措施如下: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精神状态。呼吸系统疾病最易引起呼吸困难,而呼吸困难早期常表现为表情异常如:咬口唇、张口、鼻翼扇动以及恐惧样表情,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脉率增快,如出现呼吸衰竭时将出现紫绀及神志的改变。所以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及抢救工作。

(2)在排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和数量。正常少量的痰液主要是支气管分泌的黏液,呈无色或灰白色。依痰的性质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脓性、血性等。急性肺水肿时呈粉红色泡沫痰;大叶性肺炎和肺梗塞的痰液,因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而呈铁锈色或褐色;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等化脓性疾病,其痰液放置后可呈分层状。当脓胸合并胸膜支气管瘘时,胸膜腔中的脓液由支气管排出而出现纯脓性痰,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肺癌可见血性痰等,结合痰液的观察、判断、并及时采集痰液标本。对年老体弱或痰量多而无力咳出者,要警惕因呼吸道堵塞而突然发生窒息。

(3)对咳嗽的观察:咳嗽是常见的防御性呼吸反射,以排出呼吸道内的痰液、血液及异物。应观察咳嗽的性质,如咽痒、睡时干咳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及咽炎所致,咳嗽伴发热、吸气时胸痛,常为大叶性肺炎或干性胸膜炎,慢支的患者常有睡前与晨起咳嗽并易受气候的影响,支气管扩张及肺空洞者咳嗽常与体位有关。中年以上无明确的病史而干咳并疗效不明显且伴有咯血者,须警惕早期肺癌的发生等。应严密观察,根据病情采取措施。

2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

咳嗽反射是机体自身保护性反射,通过咳嗽动作将积存于气管内的痰液、血液及异物排出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有利于感染的恢复和好转。当病人体质弱、病情重,无力咳嗽不能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彻底清除,影响气体交换,使细菌在呼吸道内繁殖、生长而加重感染。所以帮助患者有效地咳嗽是非常重要的。

3辅助排痰

呼吸系统感染一般都有一定量的分泌物,如分泌物不能及时出,单纯依赖药物,很难取得良好效果。且痰液多在下呼吸道,排出困难,有效的痰液引流与合理用药是有同等的治疗意义。所以临床上经常辅助排痰以改善通气功能。辅助排痰方法: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通过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可及时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指导病人每2~4小时进行数次随意的深呼吸,在呼气终末屏气片刻,然后暴发性咳嗽,促使分泌物从远端气道随气流移向大气道。

(2)胸部叩击:通过叩击震动背部,间接地使附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方法为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呈空心掌,腕部放松,迅速而规律地叩击胸部,由下而上、由外到内叩击,同时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咳痰,时间15~20分钟,每日2~3次,餐前进行。叩击时观察病人面色、呼吸、咳嗽及排痰情况,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3)体位引流:按病灶部位,取适当体位,使病变部位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有效咳嗽或胸部叩击,将分泌物排出体外。引流多在早餐前1小时,晚餐前及睡前进行,每次10~15分钟,严密观察咳嗽和痰液引流情况,注意神志、呼吸及有无紫绀。

4雾化吸入

是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病人吸气进入呼吸道。当痰液黏稠干燥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而易于咳出。常用的药物及其作用:

(1)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痰症,常用抗生素类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2)稀释痰液、帮助祛痰:α-糜蛋白酶、易咳净(痰易净)等。

(3)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地塞米松。

(4)解除支气管痉挛:氨茶碱、舒喘灵等。

5痰标本采集

如需做痰培养时应于清晨收集,因此时痰量较多,痰内细菌也较多。护士戴口罩,患者用朵贝尔液漱口,再用清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吐入无菌培养盒内,加盖即可送验。

6吸痰

对于老年、危重、昏迷及麻醉后等病人因咳嗽无力、反应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而致痰液咳出困难或呕吐物误入气管等,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难,窒息,利用电动吸引器负压的原理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姚景鹏主编.内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

[3]吕传柱,周才旺.气道异物梗塞的急救(气道异物梗塞与海默立克手法)[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3,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