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苑金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苑金赫

苑金赫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目的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价值。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与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各86例,同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对两组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肿瘤物标志物CA199、CA153、CA125、CEA、AFP等阳性率较高,两组对比差异(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时,对肿瘤患者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不仅可以提供可靠依据,促进患者疾病治疗,还有助于其疾病的诊断和检查,可以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预后和疗效。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法;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应用价值

前言:人类的整体健康水平会受到恶性肿瘤的严重影响,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的延长过程中,早期准确的诊断与检查,对其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检验。化学发光免疫法主要是指在对肿瘤生物标志物进行临床检验时,应用抗体上标记的物质发光检测技术,较高的灵敏度与较好的选择性就是这一检验方法的特点,主要可分类两种,分别是酶标记化学发光法与无酶标记化学发光法,随着近几年核算适配体、磁性微球、脂质体以及人工模拟酶的出现和应用,以及纳米金、石墨稀、多碳纳米管的推广与应用,肿瘤生物标志物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技术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已实现了极大的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统计分析了本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主要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之间共86例患者为试验组,平均(53.4±13.2)岁,年龄38~78岁,女性比例为40名,男性患者46名;并选择了健康体检者86名作为对照组,平均(47.3±11.2)岁,年龄24~72岁,女性体验者为40名,男性体验者为46名。两组基础信息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学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生化管内保存了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以3千转/分钟速度进行15分钟离心处理后,将血清分离出来。并对两组观察对象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指标结果,包括CA199、CA153、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进行了检验。在此次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检验设备为新产业公司所提供的化学发光检测仪,型号为MAGLUMI4000,并按照产品操作说明书进行了严格执行。

1.3阳性判断依据

如下表1所示,患者生化免疫法检查结果证实,其检验结果为阳性。

1.4统计学处理

在进行统计学分析时,本次医学研究数据主要使用了SPSS17.0软件。并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在对数据比较分析时,使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如下表2所示,两组观察对象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CA199、CA153、CA125、CEA、AFP之间差异为(P<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3.讨论

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临床检验模式就是化学发光免疫法,此方法所用设备材料比较简便,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所以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肿瘤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检测过程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经过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对于预后评估和治疗、诊断以及检查患者的恶性肿瘤有着较好的辅助作用。

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得知,与对照组对象血清AFP水平相比,体验组明显较高(P<0.05),主要是因为真性胆碱酯酶和假性胆碱酯酶为AFP的两种类型,并存在于人体组织内,其中包括肝脏、胰腺、子宫以及中枢神经白质等,能够水解丁酰胆碱,属于一种血浆固有酶;与对照组血清CEA水平相比,检验组明显较高(P<0.05)。在临床上通常将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视为恶性肿瘤患者辅助诊断的高敏感性指标,其可将CEA划分为13个种类的同工酶;与对照组对象血清CA125水平相比,试验组明显较高,主要是因为大量的铁蛋白存在于人体肝脏组织内,而清除铁蛋白循环的主要场所就是肝脏,因此,体内铁蛋白水平升高与患者机体发生肝脏病变有直接关系;与对照组对象血清CA153水平相比,试验组明显较高(P<0.05);而与试验组对象血清CA199水平相比,检验组明显较高(P<0.05)。

较为有效且准确的检测方法就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其优势可表现为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方便以及无污染等,可用于病毒、肿瘤标志物、心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监测中,其检测结果受样本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可以得到满意的检测效果,其不会受到样本和溶血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与放射性分析法相比,仍然有待提高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仪器设备准确性和灵敏性。

参考文献:

[1]戴志文,蔡向霞,杨相约,等.甲胎蛋白化学发光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2):121.

[2]马智慧.化学发光参与的免疫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1):140.

[3]何惠,周迎春,刘基铎,等.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3):1469.

[4]朱瑜.AFP、CEA、CA199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初步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5):541.

[5]肖彦革,周勰,陈缵光.蛋白芯片技术在肿瘤标志物中的研究进展[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1):54.

[6]吴佳玲,汤宏顺.酶联免疫反应加速法与常规方法定量检测肿瘤标志物CEA的比较[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