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在眼底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激光在眼底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肖胜强

肖胜强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人民医院,河南,新乡,4534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眼科激光在治疗眼底病中的疗效。方法对358例(358只眼)的各种眼底疾病实施激光治疗,通过随访以及对疗效进行全面评估。结果发现激光对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明显。结论眼底病利用激光来治疗确是有效的方法,但必须弄清激光的如何操作、治疗原理及适应证等,设备使用才能得心应手,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激光治疗;眼底病;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眼科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加之因为人类眼球具有透明间质的特殊结构,所以激光治疗眼底病就成为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红宝石激光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始于1963年,能够实现对视网膜病变进行治疗。氩离子激光在1968年开始用于眼科临床,眼底光凝治疗方面逐步取代红宝石激光。眼底病的治疗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逐渐开始使用染料激光,氪离子激光、半导体810激光及Nd:YAG激光等,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毫无疑问近年来激光已发展成眼底病治疗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下面是笔者对激光治疗眼底病的疗效进行分析。

一、眼底病使用的激光

临床比较常用的激光主要有以下几类。氩离子激光器:波长488nm和514nm,视网膜光凝适用。氪离子激光器:有647,568,521nm3个波长,视网膜光凝适用。Nd:YAG激光:波长532nm,视网膜光凝适用。810nm半导体激光:主要用于经瞳孔温热疗法。

二、病例选择

于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我院眼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部分患者358例(358只眼)。其中视网膜裂孔134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80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2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2只眼。男性171例;女性187例。平均年龄42±13.6岁。

三、激光治疗方法

患者经充分扩瞳,表麻后经三面镜实施激光治疗,治疗前后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病变情况。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行格子样光凝及黄斑局部光凝,重建视网膜屏障功能,减轻水肿及渗出,所用光斑直径为50-100μm,需避开约300μm中心凹无血管区,光凝区域包括,FFA下局部、弥漫性渗漏区、视网膜增厚相关的毛细血管的无灌注区和临床所见视网膜增厚区。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全视网膜光凝(PRP),来治疗视网膜或虹膜新生血管,仅对新生血管局部光凝是不行的,如此治疗后复发率很高,无法治疗隆起部分。方法将光凝散布在上下血管弓之外,鼻侧1-2个视盘的直径以外,中心凹颞侧需2个视盘直径之外中周部视网膜,光斑大小为500μm,间隔1-2个光斑距离,常规需要1000-2000个光凝斑,行2-4次完成,每次的间隔是2周。治疗时需注意问题,如果存在显著黄斑水肿,应在PRP以前至少同时行局部黄斑光凝,避免水肿加重。PRP能够使新生血管萎缩且停止生长,让视网膜病静止下来。减少缺血组织的含量,减少血管刺激物质播散。不需进行新生血管的直接治疗,由于血红蛋白不能够吸收红光,使用氪红或者二极管激光时,虽然不能关闭血管,但仍然有效。正确PRP对新生血管退化情况非常有效,但相关纤维组织却仍然存在,会导致视网膜牵引。玻璃体出血妨碍激光的治疗,因此PRP应在发现有高危征象时立即进行。

2.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能够引起视网膜脱离,但如果提前发现视网膜下液进入,环绕裂口用双排光凝进行拦截,使色素上皮和视网膜紧密粘连,能够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3.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此类疾病会发展成视网膜新生血管、纤维化和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常见并发症。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后,如果发现严重的视网膜缺血,出现此类并发症的几率达到60%。血管刺激物质会由缺血视网膜产生后向前播散,在房角和虹膜表面生长新生血管,会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很难治的。缺血性CRVO所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通过PRP后,极大的降低了发生率,建议优先使用氪红、二极管激光,直接避免由于血红蛋白吸收造成的视网膜前纤维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出现后,足够的PRP会使前节新生血管退化,可以控制药物或滤过性手术。但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常会出现瞳孔缩小、角膜水肿或前房出血,眼底激光治疗将无法进行,所以对所有缺血型CRVO要进行预防性激光光凝。

4.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其主要并发症为慢性黄斑水肿、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伴玻璃体出血。若FFA提示缺血视网膜范围超过5个视乳头的直径,要减少新生血管发生可行缺血区视网膜光凝。一旦发现明显视网膜新生血管,要光凝治疗并封闭新生血管的输入端争取在玻璃体出血前完成。需指明的是视网膜出血时,可以优先使用氪红激光。

四、疗效观察

激光术后保持视力稳定或提高,眼底血管造影表明病变区稳定,不降低眼电生理指标,则为有效;激光术后出现视力下降,眼底血管造影表明病变区出血、渗出病变,进行性下降的眼电生理指标,则为无效;激光治疗眼底病出现并发症极少,发现的并发症,集中在激光治疗后即刻反应至2周内,为近期并发症。其中并发症表现为轻度虹膜炎、角膜上皮灼伤,并发症相关因素比较多,一般为能量控制不当或光斑直径太大,造成瞳孔括约肌及虹膜损伤。

五、结论

有近期并发症的患者或无近期并发症患者,全部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显示新并发症并未出现。从临床资料分析,激光用于封闭视网膜干孔和变性区的效果尤其显著,一次照射就可以达到预期疗效。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我们注意到激光在视网膜、出血性眼底疾病、脉络膜血管瘤等治疗时,也有非常好的疗效。眼底病利用激光来治疗确是有效的方法,但必须弄清激光的如何操作、治疗原理及适应证等,设备使用才能得心应手,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兰惠,陈松,时冀川,等.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在眼底病中的应用.临床眼科杂志,2010,8:48-49.

2.WlterWT.Efficientpulsedgaslaser.leeeJQuantElectrQE-2,1966,6:474-478.

3.李瑞峰,主编.眼科激光治疗学概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1-73.

4.孙文涛,雷春灵,毕春潮,王睿.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10(10)

5.卢宁,李志辉,王光璐,张风,等.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的临床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4(01)

6.黄震晞,宋艳萍.微脉冲810nm半导体激光治疗眼病.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