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 1

高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莫风琴

莫风琴(青海省化隆县人民医院内二科青海化隆8109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258-02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变异,使肺功能肺结构发生病理改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常见。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常导致心、肺功能衰竭。我省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寒冷、缺氧的地理环境致使老年肺原性心脏病发病率一直是老年人发病之首,此病也是造成高原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肺心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造成老年人的诸多不便,肺心病病人的护理也越来越成为高原护理工作者值得思考与重视的问题。现将本人多年来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70例中,男44例,女26例,65—70岁38例,60—71岁29例。其中工人14例,农民9例,干部30例,知识分子17例。合并症:慢支8例,呼吸道感染19例,胆囊炎6例。都通过吸氧、抗炎等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病情加重的只有2例。

2护理体会

2.1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呼吸困难、紫绀、由肺活量减少所致。

清理呼吸道无效:(1)咳嗽无力;(2)粘痰多稠。

液体过多:水肿,由心衰引起。

自理缺陷:(1)活动无耐力;(2)呼吸困难不适;(3)治疗受限。

活动无耐力:(1)氧的供需失调;(2)焦虑;(3)虚弱,疲劳;(4)心律失常。

家庭应付能力低下:妥协,失去能力。

有潜在并发症的危险(呼衰、心衰、褥疮)。

便秘:(1)活动减少;(2)饮食不当;(3)体位与环境;(4)虚弱。

2.2病情观察:做好对生命体征、神志、紫绀等的评估,可预防或减少肺脑等合并症的发生。

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其温度、湿度适宜,每日早晚各通风1次,每次15-30min,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为50%-70%。

在给病人利尿剂、地高辛等药物治疗时,随时监测电解质,尤其是出现体液大量增加、减少或肾功能不全时。

2.3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病人饮食及治疗方案

(1)对于低钠血症:①指导病人进含盐过高的饮食;②遵医嘱补充电解质及钠的摄入量,并定时监测。

(2)对于低钾血症:①遵医嘱口服或静脉补液,口服补钾应在饭后或进餐时,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②鼓励病人每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葡萄干、香蕉、甜瓜、橘子汁和饮料。

(3)对于高钠血症:①限制盐的摄入量,进低盐或无盐饮食;②尽量避免进含钠过高的食品罐头;③高钠血症通常是大量失水所致,在补充体液时定时监测(因心衰病人的水平衡不稳定,变化很快)。

(4)对于高钾血症:①减少钾的摄入量,并停有保留利尿剂;②指导病人避免食用含钾过高的食物和药物;③必要时遵医嘱静脉滴注胰岛素及高渗糖,使钾离子向细胞内移动;④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做好透析前、后护理。

2.4(1)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同时向病人说明其意义和目的。

(2)指导病人有效的呼吸技巧,如横膈式呼吸及缩嘴呼吸。

(3)鼓励病人积极咳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4)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5)发生呼吸困难时,陪伴病人以减轻其焦虑紧张情绪。

(6)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无压痛、头晕、烦躁不安、神志改变等肺性脑病症状。

2.5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及支气管扩张剂,并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指导病人戒烟,少去人群集中、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

2.6加强巡视病房,及时了解和处理各种病人的问题,长期卧床者,应每隔两小时翻身按摩,预防褥疮的发生。

2.7做好垂危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如准备好呼吸机、气管插管、吸痰器等,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2.8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控制输液速度,防止急性肺水肿的反应的发生。

2.9心理护理:肺心病人常见的心理特征有渴望治愈及顺其自然、拒绝治疗的心理及预感性悲哀的心理,护士应据不同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使护患得到有效沟通,从而愉快地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整体护理程序与操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祝惠民.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