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膝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陈烨钱大妹沈培根

(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骨科六病区浙江嘉兴314000)

【摘要】通过对9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经验总结,认为工作人员高度重视,详细的术前评估及宣教、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机械预防、药物预防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等措施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为手术的成功及疾病的康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方案;预防护理;功能锻炼;下肢深静脉血栓;药物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177-02

深静脉血栓即DVT,具体指患者深静脉中的血液出现异常凝结状况,以至于其血管腔收堵,从而引起静脉回流出现障碍,导致疾病发生[1]。临床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存在发病率高的问题,且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十分多见,其发病率约47.10%左右,其中约有0.5%~2.0%的患者还可能会有肺栓塞症状出现,预后较差[1]。我科对2012年8月-2015年03月期间收取,并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92例,均认真进行高危评估、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机械预防及药物预防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等针对性预防,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2例,男36例,女56例,年龄56~78岁,平均70~2岁,骨性关节炎44例,类风湿关节炎10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病程6~13年,单膝80例,双膝18例,左膝43例,右膝49例。92例患者均为首次换膝,平均住院18天。其中6例在术后2~5天予以实施血管彩超检查,发现其腘静脉组织中出现血栓,予以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方案治疗后,无肺栓塞症状出现,且以出院。92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护理体会

2.1形成风险防范意识,并且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能力

定期组织院内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在对DVT发生机制、疾病特征、护理要点、治疗措施及急救原则全面学习的基础上,使医护人员认识和重视预防DVT的发生,制定预防DVT流程,并且对DVT高危评分表合理应用,对新护士常规进行预防DVT的规范化培训,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DVT临床护理技能。

2.2进行入院评估

(1)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判断其是否会出现深静脉血栓,根据患者的既往史(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发生史)、活动情况(肢体偏瘫、无力、活动受限或卧床不起≥3天或大手术后12周内)、血液状态、用药史、静脉损伤及其他情况(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病史或慢性静脉机能不全、下肢骨折或下肢血管的手术及手术时间≥4小时等)。(2)评估并测量患者大腿(膝上10cm)及小腿(膝下10cm)的周径,评估患者患肢状况,重点观察其感觉状况、肿胀情况、温度情况以及颜色等。

2.3予以术前护理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向患者、患者家属介绍DVT的知识并签名,使其了解DVT的危害,主动配合工作。首先,对于吸烟人员,在劝阻患者严格戒烟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其食用纤维素含量较多、而且清淡的食品,确保日均饮水量超过2000ml,多食水果蔬菜,以防止便秘。其次,对患者原发病进行有效治疗,在对其血压指数以及血糖指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防止感染,纠正贫血。最后,术前还要向患者介绍深呼吸方法,在对吊环合理应用的基础上,予以抬臀联系,并向患者介绍股四头肌的收缩措施。

2.4术后病情评估

术后保持伸直位固定,抬高患肢20~25cm,避免膝下垫枕致过度屈髋而影响静脉回流。保持室温25℃,输液时,需健全肢体进行输液,在优化穿刺操作的基础上,防止患者静脉受损。同时,对其氧饱和度有效监测,通过对患者患肢感觉状况、肿胀状况、颜色以及皮肤温度等,防止意外出现。

2.5机械预防

对下肢气压泵以及弹力袜等合理应用。(1)弹力袜属机械性的预防措施,可对患者下肢产生从上到下的压力,且压力值呈逐渐递减状态,通过加快患者下肢组织中的浅静脉有效回流,在提升其血液流动速度的基础上,防止静脉组织出现淤血症状。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一日,予以发放适合患者的弹力袜,并对其穿着技巧详细介绍,嘱咐患者选中弹力袜的头部后,使其卷至足趾部位,放入双手,手掌撑开,并且使足趾顺利进入至袜卷部位,再用拇指对其进行引导,朝着上侧对弹力袜进行适度牵拉,经过患者的足跟足趾、脚踝足趾以及小腿组织后,达到设计方位即可[2]。本组50例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第一天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术后第二天起拆除弹力绷带,且配合穿戴弹力袜,定期清洗下肢。(2)术后第二日,以彩超方案对患者下肢的血管组织进行检查,对于阴性患者,需以间歇充气加压治疗仪对其双下肢进行治疗,每次30min,每日2次。

2.6药物干预

手术完成后,约6~24小时,需给予患者用药低分子肝素钙,约4000U,以皮下注射的形式给予患者脐周用药,1次/天,连用10~14天,并监测患者的意识、有无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问题等,同时对其凝血功能动态监测[3]。

2.7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对其足踝进行被动训练,并且合理挤压其腓肠肌组织,确保血液顺利回流。

3.小结

本组患者通过医护人员对预防DVT的高度重视,术前的全面评估及宣教,术后严密的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把预防性护理体现在手术整个护理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秀清.综合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02(07):44-46.

[2]李萍,董凤琴,鲍丽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5):1946-1949.

[3]李春会,李惠玲,邹叶芳,等.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结合PDCA循环在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