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诚信和关爱打开孩子们的心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用诚信和关爱打开孩子们的心扉

柴晓霞

陕西西安泾河工业区中心学校柴晓霞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容易,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更不容易了,因为一个班级是由一个个具有灵活思维和张扬个性的学生组合而成。常言道:“一人难合百人意”要想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班主任就得用心去经营。我是初中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从教15年,而当班主任仅仅只有1年,可是,对孩子的教育,我体会最深的是“诚信”和“关爱”,15年来,我始终靠“诚信”和“关爱”打开孩子们的心扉。

古语有云:“言必出,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都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做人要诚信。诚信二字重千斤。诚信,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诚信,才能让世界更加美好,到时我们将发现:青草绿树,白云蓝天,花香鸟语,无垠大海,广阔的沙漠,坦荡的草原,美丽无处不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月圆月缺,美丽尽存其中。但是失去了诚信,我们的社会将一片混乱,如果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那人与人之间要怎样合作?国家怎么能发展?社会怎么能变成和谐社会?失去了诚信,一切将如纸上谈兵。

一、诚信,从自身做起

诚信是雨,洗涤着人们心灵的尘埃。诚信是雷,震撼着人们虚伪的灵魂。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一直以此作为约束自己和影响学生的准则,在新生来到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给学生灌输“不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日的接触中,我时刻提醒我的学生:当看见水龙头没拧紧时,当看到校园的路灯大白天还亮着时,当看到教室门口有一张废纸、一块垃圾时,应该稍稍伸一下手,弯一弯腰。我知道,仅仅说在口头上,效果是不明显的,我注意了“带”,我经常在与学生上楼时顺手捡起地下的垃圾,在教室里顺手放好倒在地上的垃圾桶或拖把……学生们看在眼里,也渐渐地表现在行动上,教室及周围的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有关教育的书籍,收集哲理故事来充实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技巧和交流艺术,平时与学生交谈,即便是批评学生时,都尽量引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或寓言,用温柔而幽默的话语,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心服口服。现在班里的学生犯了错误都会主动站在讲台上向同学和老师坦诚地承认,在前不久举行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主题班会上,几个曾抄袭过别人作业的同学都对自己行为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并郑重承诺要彻底改正。

二、关爱,遍及全体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是老师给予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一旦被学生体验感受到,他们往往乐于接受。因此,为了让学生得到本质的提高,我平时非常注意用“爱”来感化他们。

有位哲人曾说过:“有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则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其中“爱”便是根本。关爱每一个学生,希望班里没有被爱遗忘的角落,让每个角落都充满阳光,把班级搭建成爱与欢乐的殿堂。因为学生的成长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受到的教育具有某种内在的一致性。在关怀的班级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反之,在冷漠的环境中培养的是孤僻、消极的性格,将难以敞开胸怀去接纳世界,无法培养和同伴的交往能力,社会化过程也将遭遇挫折。因此,班主任的教育必须充满爱和关怀,班集体应该是一个充满关怀的精神家园。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知识上的领路人,更是学生精神上的朋友,使学生在这个精神的家园中感受关怀、体验关怀、发展关怀、实践关怀。

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爱给后进生、学困生。假若把教师的爱视为一种资源的话,那么这种教育资源也存在着一个合理分配的问题,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就应该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同时更应该考虑到班级成员中的差异,给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学困生以更多的帮助、爱戴和关怀。学困生往往表现出自卑、沉默或者调皮掏蛋,令许多老师几乎对他们失去信心。但是透过调皮的外表,我们常常能发现他们内在的可爱和长处。因此,我们应竭尽所能,全身心地去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努力去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正确引导,减轻压力,用一张笑脸面对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学习上的欢愉、人生的美好,用长者、智者、哲人的目光对待他们,多一份期待、多一份创造、多一声问侯、多一份力量,每天给他们讲一句或几句激励性的话,使其在愉快和希望的心理下学习,经常与之谈心,使他们树立起“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必胜信心。

(一)有一颗博爱之心

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容易,爱别人的孩子难;爱漂亮的孩子容易,爱丑陋的孩子难;爱聪明的孩子容易,爱愚笨的孩子难。”要做到对每一位孩子平等施爱,确非易事,但要达到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我们必须做到博爱。曾经有这样一个女孩,她是一个瘦小、不漂亮又不聪明的女孩,性格孤僻、内向又胆怯,从不回答老师的提问,偶尔叫到她回答问题,她也总是答非所问,乱说一句,引得其他学生哄堂大笑。下课时,她总是自已躲到一个角落里偷偷地玩,没有人主动去找她,有的男孩子还经常暗中欺负她,有时抢走她的东西,有时故意揪她的衣服,或者站队时故意将她挤到队外……,这些奇怪的现象发生后,我隐约感到一种不和谐的因素正在扩大,为了使这个孤独、怯懦的学生建立起自信,也为了使班级能够处于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我首先走近她,做了她的朋友,我和她一起玩,一起谈心,我们的快乐,很快吸引了其他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能主动找她玩了,男孩子也不再欺负她了,女孩儿的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所以,教师只有具有广博无私的爱,才能与学生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平等互爱、健康向上的班级风貌。

(二)有一颗严爱之心

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又要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只有这种严与爱的结合,才能让班上的纪律、卫生等方面有很大起色,才能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愉悦的学习氛围,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

(三)有一颗宽容之心

有人曾说,教育的真谛是对人的独特个性的宽容与尊重。一位伟人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的话:宽容所给学生心灵的震撼力远比批评大得多!由此看来,宽容不失为一种微妙的无言的教育。正像魏书生老师说的那样:学校的教育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唤起学生实行自我教育,情感上的共鸣,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从教育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比老师的强迫性教育效果要好,学生更容易接受。当然,我们对学生的宽容并非姑息迁就和袒护,而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策略和手段,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可以给教师处理问题时留有余地。“严师出高徒”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严要有方,严而有度,否则过犹不及。有时,针对某些情况适当宽容一些,有张有弛,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我体会最深的是“诚信”和“关爱”,诚信是筑造高楼的地基;诚信是茫茫大海中为你指明方向的灯塔;诚信是火车脚下的路轨。诚信像土,为无数幼苗提供了营养;诚信像水,滋润着小树舒枝展叶,天天向上;诚信像根,将魄力与智慧提供给生长中的树干,使小苗长成大树。爱是最容易打开心灵的那把钥匙,是最能拨动心弦的那个音符,用“诚信”和“关爱”来管理班级,必定会有一个团结和谐、有责任感、积极上进、敢于拼搏的班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