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问题及对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土地整治问题及对策探析

梅娟

费县国土资源局山东省临沂市273400

摘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并作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措施得到高度重视。随着不同时期土地利用问题的变化,土地整治的目标和内涵也在不断完善。借助农村地区的建设用地现存一系列问题分析,给出几项管理措施,对土地治理工作提出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问题;对策

1、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相关概述

1.1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内涵

农村区域建设用地的整治工作覆盖两大方面,其一是针对居民点用地;其二是工矿废弃地。第一方面的整治工作具体指居民点的布局、数量、居民用地结构与规模,借助工程技术、土地产权调整等手段加以综合调整,推动土地利用朝着科学化与合理化方向发展。针对第二个方面的整治,主要对象在于农村业已破产、遭到废弃的那部分土地,借助工程整理使其恢复成为耕地的一个过程,作为农村建设一项重要内容,该工作可以让土地再利用变成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的一个推动力。

1.2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价值

1.2.1改善土地利用率,缓解我国紧张的人地关系

中国的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耕地却严重不足,较之世界平均耕地水平差很远。耕地数量关乎粮食安全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针对农村土地的建设用地加以治理,属于耕地资源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的规划、治理建设用地能够防止城市、农村土地建设过程中耕地被浪费、侵占的可能性,提升耕地使用集约程度和耕地利用效率,继而保障耕地资源实现可持续的动态发展与平衡。

1.2.2社会主义阶段新农村建设有力保障

农村“新房舍”、农村“新设施”,可以给农民带来生活生产环境的有力改善,树立良好农村风尚、培育新一代农民,这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借助对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的治理,可以改变以往居民点规划不科学、过于分散难以管理的状况,为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系统化管理带来便利,改善农民现有居住条件,切实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打造农村新风尚。

2、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目前面临的问题

2.1土地产权不明确,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形成阻力

农民在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时,合同书中载明具体承包土地面积,之后因土地灾毁、征用征收等影响,土地面积一直在变化,而承包合同却未随之变更,结果是农户现实拥有土地面积和承包合同中土地面积有差距。对农地进行整治时,可能会因现实土地面积和证载土地面积不同而产生收益纠纷。同时,对整片区农民进行安置时,若利用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进行安置区建设,则土地权属如何界定、是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还是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经何种程序得到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同意,程序上并不清晰。而对于复垦的新增农用地,相关政策也未明确规定如何把这部分农用地纳入已按既定人地关系运行的土地承包经营体系中。资金筹集需要突破,收益分配关系有待改善。第一,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现阶段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资金,社会资金和中央资金比例不高。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会给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筹集带来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农用地整治和农村废弃地复垦,经过整治或复垦后的土地由于排灌设施和耕作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其受益者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土地耕种者,却未对农地整治和废弃地复垦进行投入。第二,宅基地整治补偿偏低,基于建设用地指标创造的收益和政府在宅基地整治过程中付出的成本对比,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的整治补偿显得相对不足。第三,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成本和收益关系不明确。

2.2市场化运行机制有待创建和推进

土地综合整治是复杂性和系统性很强的项目,需要经过项目选定、可行性分析论证、规划设计、融资、建设组织实施、项目评价和验收、项目管理等过程,每一环节都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但目前,江苏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采取的仍是政府主导的模式,参与土地综合整治活动的主体较单一,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如土地综合整治中心)控制全部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既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项目发起人,又是项目的直接投资者和项目的建设实施者,甚至是项目管理者。这种政府主导的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与土地综合整治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趋势不能很好地吻合,对土地综合整治融资和土地综合整治的可持续产生不利影响。

2.3地方政府追求建设指标,忽视城乡统筹发展

从理论上看,建设用地治理工作不仅能够改善当前农村地区生活生产条件,还可以缓解城镇地区建设用地过于紧张等状况。不过落实到现实工作中,地方政府盲目追逐建设土地指标,导致农村地区经济组织与农户集体利益遭受侵害,城镇地区的建设用地无序扩张。我们拿城乡地区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当做案例来看,新区建设项目关乎城镇与农村的建新工作,旧区拆迁耕地复垦面积已知情况下,针对两大新区建设如何合理的面积分配问题,将直接影响农村区域未来发展。

3、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

3.1建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基金

多方面、多渠道筹集土地综合整治资金,保障资金有效供给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顺利推进之关键。每年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同时辅之土地置换和资产置换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要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制度,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监管,实现专款专用。要注重筹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后期管护的资金,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与收益分配机制。通过建立农村土地综合项目后期管护基金方式,每年从土地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管护基金,作为整治项目后期维护资金来源。

3.2科学合理建立专项土地整治

规划一些地方的土地治理工作开展十分艰难,一个很大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合理规划体系指导,缺乏明确清晰的整治目标,无法做出科学分析与预测。在地方,建设用地治理工作开展需要以对建设用地当前现状的调查研究为基础,然后针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总规划,对年度农村城市两个地区的建设用地治理规模、分布、数量等信息加以具体分析,制定整治年度规划。

3.3建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主体多元化

在土地综合整治中推进制度创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建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市场主导机制和主体多元化机制。要制定企业法人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开发)的基本门槛、行为规范。同时,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权属登记管理,对权利双方的签订整治合同实行备案与权属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法规、政策的规定,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纠纷调解仲裁体制。此外,要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指导,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验收制度。

结束语

农村地区土地资源整治,终极目标在于助推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配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土地资源整治一项重要内容,建设用地治理可以提升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土地资源。完善法律体系,做好专项规划,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保护好农民合法权益,这将是农村土地治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黄传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2):25.

[2]王若廷.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2017(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