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巨蓓

(杭州市江干区笕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21)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护理干预效果评价。方法:挑选10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工作。将10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接受家庭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SAS评分、SDS评分血压指标、血脂指标以及血糖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相关数据指标均有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幅度更显著,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分血压、血脂以及血糖,提高去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271-02

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个器官功能逐渐老化及损坏,导致老年人群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对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及家庭经济负担均造成严重影响。在给予对症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护理干预效果评价。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挑选100例纳入本次研究工作。将10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性别: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65岁至91岁,平均年龄为(78.20±3.05)岁;基础疾病:高血压有22例,慢性支气管炎有18例,糖尿病有7例,冠心病有3例。研究组:性别:3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64岁至90岁,平均年龄为(77.90±3.10)岁;基础疾病:高血压有20例,慢性支气管炎有17例,糖尿病有9例,冠心病有4例。

1.2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运用家庭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均持续1年。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操作如下:以家庭作为单位,由社区专门护理人员负责上门随访以及给予护理,每周一次。具体包括(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上门随访并与患者及其家属面对面沟通交流,详细讲解疾病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案、疾病预后等,并且给予讲解疾病可控及可防性,嘱咐患者需养成良好、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提高治疗自信心。给予建议个人疾病档案,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疾病信息及疾病治疗情况。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熟悉掌握正确测量血糖、血压方法,并按时测量,积极提高个人自理能力及防护能力。(2)心理疏导。设立专门谈心室以及热线电话,定期邀请患者前来谈心或者的电话沟通,指导教育患者掌握自我情绪调节方法,以调整良好心态,稳定情绪。每周上门随访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各种负性情绪容易造成身体健康受影响,使其重视,并及早发现患者的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通过劝导、管理、疏导及安慰等有效方法以及降低其负性情绪,调整其良好心态。(3)生活护理干预。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况,从日常饮食、睡眠质量、运动锻炼等给予护理指导。日常饮食以营养均衡为好,并且限制每日摄盐量,选择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结合患者的睡眠情况,给予制定规律作息习惯,可以给予睡前泡脚以有助于保证睡眠质量。结合患者的疾病状况以及身体情况,给予制定针对性的运动锻炼方案,如步行、太极拳、慢跑等,量力而为。(4)积极预防并发症。护理人员通过反复嘱咐患者需严格依据说明书或者临床医嘱定时定量服药药物,给予患者讲解并使其熟悉掌握有效观察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从而有助于降低各种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效果。若伴有冠心病患者则应嘱咐其出门需随时携带硝酸甘油以及联系卡,以有助于急性发作时有效处理。若伴有糖尿病患者则应嘱咐其重视足部,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血压、血脂及血糖达标情况,研究结束后作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若P<0.05即表示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

2.结果

2.1对照组与研究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改善,而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P<0.05。表1。

表1对照组与研究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多为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糖尿病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家庭负担均造成极严重影响。由于老年人群年龄较大,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渐渐衰退,器官渐渐老化,从而成为临床慢性病高发人群。除此之外,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因疾病原因,身心均受到较严重影响,因此需加强护理质量[1]。

家庭护理干预是属于临床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家庭场所以及社区医院已成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巩固治疗的重要场所,因此家庭护理管理水平与患者巩固治疗效果呈正向关系。结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疾病情况以及身体状况,施行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其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以往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已不能很好满足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需求,导致该类型患者疾病十分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均造成严重影响。本次研究工作中,给予研究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家庭护理干预是结合医院健康宣教优势,以及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各项需求,给予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生活护理干预以及积极预防并发,从而明显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其各种负性情绪,使其血压值、血糖值、血脂值得以有效控制,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3]。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特点以及身体状况,通过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效控制其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九霞,韩琤琤,赵洁,等.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以社区护士为主导的居家延续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17(7):839-842.

[2]秦月兰,袁平,万欢,等.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17(19):82-84.

[3]魏娟,杨廷旭.固定医护小组家庭访视服务结合宣教手册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7,17(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