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肛肠外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方雪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预见性护理在肛肠外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方雪峰

方雪峰

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湘潭411228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肛肠外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76例肛肠外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肛肠外科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直接护理时间更长,基础护理得分与分级护理得分明显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非计划拔管、静脉置管感染、坠床跌倒、输液外渗以及压疮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在肛肠外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专科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肛肠外科;预见性护理;护理质量;不良事件

肛肠外科术后患者行走受限,切口疼痛较为严重,无法顺利排便,这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护理需求的特殊性,结合疾病类型、手术方式和患者个人情况来预先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以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满意度。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肛肠外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76例肛肠外科患者,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8.7±5.1)岁;18例为结肠部分切除术,22例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6例为造口旁疝修补术,12例为乙状结肠扭转复位术,8例为肛提肌上脓肿切开引流术。入组对象住院病房护理人员和床位比例均符合临床要求,排除危重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8例,两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肛肠外科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结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中所列出的10项内容(包括床椅转移、洗澡、进食、行走、上下楼梯、修饰、进出厕所、平地行走、大小便控制)[1],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1)心理护理。肛肠外科手术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又多为青壮年人群,因而更渴望健康、更恐惧病痛和死亡,其情绪波动较大,易出现脆弱、焦虑、敏感、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据此开展预见性心理护理,普及肛肠疾病的诱因、发生过程、转归和病情预后,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不了解病情而心生恐慌。(2)疼痛护理。肛周分布有极为丰富的神经末梢,术后疼痛较为剧烈,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折磨,其睡眠质量也受到不良影响,不利于病情预后。对此应积极评估疼痛程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言语安慰、镇痛药物等方式加以干预。(3)自我护理需求。肛周属于隐私部位,大部分患者都存在比较强烈的自我护理意识。护理人员应着眼此点,向患者科普术后并发症及其对症处理方法,通过现场示范、一对一教学的方法帮助患者掌握一些实践性强的护理操作,及时纠正错误和不当之处。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参照文献[2]标准评价两组基础护理得分、分级护理得分,记录两组直接护理时间,统计非计划拔管、静脉置管感染、坠床跌倒、输液外渗以及压疮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皮尔斯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时间与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直接护理时间更长,基础护理得分与分级护理得分明显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表1两组护理时间与护理质量评分对比(?x±s)

2.2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非计划拔管、静脉置管感染、坠床跌倒、输液外渗以及压疮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表2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n,%)

3讨论

预见性护理有突出的前瞻性特点,护理人员在此模式下要结合患者生理状况和个人临床实践经验,能够预先总结、分析得出潜在护理风险要素,并制订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对于肛肠外科手术患者而言,预见性护理服务能有效缓解原本不必要承担的生理痛苦,防止病情恶化,促进病情预后的转归。同时,肛肠外科手术部位比较隐私,患者难免有抵触心理,加上不熟悉手术流程、担心手术效果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滋生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加重机体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心率波动较大,直接影响术前生理准备,对术后切口愈合也有不良干扰[3]。因此,预见性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解决患者自我护理需求是极为必要的。而肛肠术后疼痛也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影响因素,我们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肛肠外科手术患者开展以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自我护理需求为主的预见性护理服务,结果显示观察组直接护理时间更长,基础护理得分与分级护理得分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模式下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也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在肛肠外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专科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魏红霞,乔英红.围术期全期护理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6):1267-1268,1484.

[2]赖登婵,李疆,章玉英等.经肛肠梗阻导管在结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8):1647-1649.

[3]赵惠英,徐海娟,徐加鹤等.手助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回肠储袋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5):1956-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