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冠心病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冠心病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袁山赵博王红燕(通讯作者)任胜林熊新华

(新疆库尔勒巴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新疆库尔勒841000)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博术在冠心病高危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高危患者45例,行主动脉球囊反博术,再行急诊或择期PCI手术治疗,或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与未行主动脉球囊反博术的51例患者进行比较,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心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主动脉球囊反博组治疗后的血压、心率、LVEF均优于对照组,术后LVEF高于对照组,主动脉球囊反博组治疗后并发心力衰竭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球囊反博术可改善冠心病高危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近期效果好。

【关键词】冠心病;高危;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202-02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发病率明显的升高,CHD高危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合并急性泵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时死亡率非常高,CHD高危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时的风险也非常大[1],因此如何提高CHD高危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十分重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ballooncounterpulsation,IABP)既是一种能够提高CHD高危患者抢救成功率的辅助方法,大量IABP的临床实验证实,IABP能降低CHD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2]。我院自2015年开展该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对IABP对CHD高危患者治疗的影响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巴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CHD高危患者40例。入选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①平均动脉压<60mmHg;②尿量<30ml/h;③有周围循环不良临床表现;④多巴胺用量≥15μg/(kg?min)。(2)不稳定心绞痛或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的心绞痛或变异性心绞痛持续24h以上。(3)因心脏缺血而诱发的顽固性心律失常。(4)重度左心功能不全(NYHA≥Ⅲ级),EF<40%。(5)左冠脉主干病变、类左主干病变或严重的多支冠脉病变,符合以上一条及以上的即可入选。排除标准:(1)显著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主动脉窦瘤破裂、主动脉夹层;(3)凝血功能障碍;(4)脑出血急性期。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符合入选条件的CHD高危患者,但未使用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54±11.02岁,其中39例行PCI治疗,6例行药物治疗;对照组51例,其中男3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7.17±10.28岁,其中41例行PCI治疗,10例行药物治疗;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一般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病率,血压、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IABP组均选用股动脉为植入途径,以Seldinger技术常规于左或右侧股动脉穿刺,送入导丝,预扩后植入IABP鞘导。如患者身高大于165cm,则选择40ml的IABP球囊导管;如身高低于165cm,则选择34ml的IABP球囊导管。球囊导管植入后连接于MAQUETCS100型主动脉球囊反搏机,以心电触发模式1:1起搏(合并房颤患者使用压力触发模式)。在植入IABP后,行急诊或者择期PCI手术治疗,或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IABP球囊导管保留于体内1~2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拔除。

所有患者植入IABP后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心功能恢复情况,撤除IABP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登记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记录有无下肢缺血、血小板减少症、穿刺点血肿等并发症情况。出院后继续追踪随访,登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再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CHD高危患者未使用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相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利用SPSS16.0软件包完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结果比较,IABP组的血压、心率、LV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IABP使用后血流动力学结果比较

2.3IABP并发症

IABP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例穿刺部位出现血肿,经局部处理血肿消失;5例出现穿刺点渗血,经局部处理缓解;3例出现血小板症,在拔除IABP后均恢复正常;所有IABP均成功置入,无IABP导致的直接死亡。

3.讨论

尽管目前CHD高危患者的治疗策略(包括血运重建和优化药物治疗)不断进步,但此类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常合并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即使给予有效及时的治疗,患者仍然预后不佳[3]。IABP是最常用的一种机械循环辅助方法,临床研究表明:IABP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外周循环,减少主动脉内舒张末容量及心脏收缩时左室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输出量10~40%[4]。大量IABP的临床实验证实,IABP能降低CHD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即使是合并严重心源性休克,IABP也可提供支持使其能耐受PCI术。AMI合并有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如果尽早在IABP辅助下行PCI,可提高患者院内存活率并能改善患者预后[5]。

本研究中IABP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均匹配,治疗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具备可比性。IABP治疗后,IABP组的血压、心率、LVEF均优于对照组,IABP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ABP组的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虽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但考虑与样本量较小有关。IABP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2%,但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说明IABP的使用是相对安全的。

综上所述,IABP辅助治疗CHD高危患者时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且患者并发症较少,安全性可靠,应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丽霞,郭瑞威.《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指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实践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24(12):714-717.

[2]崔锦钢,吴元,赵冬云,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分析.中国循环杂志,2015,30(2):107-110.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5):380-393.

[4]MorenoR,GarciaE,AbeytuaM,eta1.Earlycoronaryangioplasty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complicatedbycardiogenicshock.havenoveltherapiesledtobetterresuhs[J].JInvasiveCardiol,2000,12(12):597-604.

[5]李传保,陈玉国.主动脉球囊反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2016,44(4):36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