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双硫仑反应71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1

纳洛酮治疗双硫仑反应71例分析

李长喻刘军

李长喻刘军(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116100)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双硫仑反应不同的治疗方法,论证纳洛酮在双硫仑反应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71例双硫仑反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脱敏,补液等常规治疗,实验组额外加用纳洛酮,统计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用t检验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纳洛酮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双硫仑反应行之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196-01

双硫仑反应是急诊常见疾病,为酒精与某些药物共同作用引起的特定反应。由于症状重,既往有基础病的患者还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疾病,故需高度重视。如果诊断及时,处理正确合理,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除一般的脱敏,补液对症治疗外,纳洛酮亦有利于缓解病情,现将笔者诊治的双硫仑反应病例71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我院2005-2011年底的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1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36岁。引起双硫仑反应的药物有头孢哌酮(51例),甲硝唑(10)例,替硝唑(8例),呋喃妥因(2例),用药时间在1-4天,从饮酒至症状出现时间为5分钟至2小时不等,50例在半小时以内,饮酒量在50-250ml不等。10例饮酒后,应用上诉药物出现症状。就诊的患者症状类似,包括胸闷、心悸、气短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呕吐、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瘙痒等皮肤症状,老年患者神志淡漠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有皮疹,颜面,胸部潮红,结膜充血,血压偏低,呼吸偏快等。心电图有窦性心动过速,ST段及T波改变,亦有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

1.2研究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纳洛酮组),对照组34例,实验组37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分布均匀。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吸氧、心电,血压监测、脱敏(甲强龙与扑尔敏)、补液、对症(心悸者给予倍他乐克,呕吐者给予泮托拉唑)。实验组除应用上述治疗措施外,均接受纳洛酮治疗,用量0.4-2mg不等。统计两组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随机分配,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近似,具有可比性。

加用纳洛酮后,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较,症状消失时间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x-±s)

组别例数症状消失时间(h)

对照组343.51±0.36

纳洛酮组372.89±0.41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正常乙醇吸收后,在肝脏乙醇脱氢酶作用下,氧化为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后者进入三羧酸循环循环,最终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而头孢哌酮,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妥因等药物可干扰乙醛脱氢酶,引起乙醛在体内蓄积。乙醛在体内的毒性远远大于乙醇,可引起过敏,胸闷,心悸,气短,呕吐,头痛,神志淡漠等改变。敏感患者在应用上述药物后,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仅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生双硫仑反应。如果对此病缺乏认识,很容易误诊为冠心病,脑血管病。双硫仑反应的称谓源于一种化学物,即戒酒硫,也称为双硫仑,其作用类似于上述药物,应用后饮酒会引起不适,曾用于戒酒,由于反应较大而弃用。

双硫仑反应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脱敏、吸氧、补液、支持对症等,患者恢复时间长。笔者尝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证实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症状缓解时间。纳洛酮治疗双硫仑反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拮抗乙醇的作用;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改善患者神志淡漠症状[1][2]。

双硫仑反应预后相对较好,但如果患者既往有基础疾病,诊治不及时,可引发更为严重的疾病。有文献报道双硫仑反应诱发急性心肌梗塞的报道[3]。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准确诊断,及时正确的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宝珠,张玲.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双硫仑样反应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10,19(4):613.

[2]陈安清,夏丽君,蒋建利,等.纳洛酮治疗乙醇与头孢类药物所致的双硫仑反应76例临床观察.临床急诊杂志,2009,10(3):183-184.

[3]黄庭汉.静滴头孢菌素后饮酒致急性心肌梗死2例.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25(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