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层次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护理层次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王泽芬

(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医医院四川都江堰61183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人员的层次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之间在我院工作的86名护理人员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纳入研究的人员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3人,对照组43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对两组在层次管理前后的工作积极性的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实践技能评分、操作技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进行层次管理后,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在工作积极性方面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评分、实践技能评分比对照组高,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层次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护理人员实践技能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护理层次管理;临床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705-02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levelofthenursingpersonnelmanagementmodeapplicationinclinicalpractice.Methods:fromMarch2013toMarch2014inourhospitalbetween86nursingstaffworkingasanobjectforresearch,willbeincludedinthestudyresearchers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43peopleobservegroup,controlgroupof43people.Controlgroupusingconventionalmanagementscheme,observationgroupUSESthehierarchicalmanagementmode,theworkenthusiasmofbeforeandafterthetwogroupsinthelevelofmanagementofself-evaluationandothersevaluation,evaluation,operationskillsofpracticalskills.Results:thelevelofmanagement,groupofnursingstaffintheworkenthusiasmofself-assessmentandothersassessmentandcontrolgroupdifference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Observationgroupoperationskillscore,thepracticeofthenursingskillscore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thecomparativedifference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nursinglevelmanagementmodeapplicationinclinicalpracticeeffectivelyimprovethenurses'workingenthusiasm,helpimprovethequalityofnursingpracticeandoperationskills.

【Keywords】nursinglevelmanagement;Clinicalpractice;application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如何充分运用医院的护理资源,是现代人关注的的重点。所谓层次管理模式,就是根据不同人员的不同水平和优势进行管理,使得每一个人在相应的职位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合理配置[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之间在我院工作的86名护理人员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86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纳入研究的护理人员的年龄为22岁至27岁。就学历而言,86名护士中,本二及以上学历的护士有14名,大专学历的护士有42名,中专学历的护士有30名。将86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43名护士。观察组和对照组护士在年龄、学历这两方面上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层次管模式。将86名护理人员按照个体特点、综合素质、护理水平的不同分为四个层次,即初级护士、中级护士、高级护士、护士长[2]。其中,本层次的护理人员只需要向上一层次的护理人员报告,而高层次的护理人员需要负责对下一个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积极指导,最后由护士长负责全部工作的统筹,以及加强培训和管理护理人员的力度。

1.3评定标准

对护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前后的护理水平、工作积极性进行观察。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分为三个等级,即积极性较高、积极性一般、积极性较差,然后再按照划分的等级,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则划分为理论操作知识比较和操作技能比较,运用百分制进行评比,护理水平的优秀程度与分数的高低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比较运用t检验,运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管理前后两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比较

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之前,两组护士在工作积极性上的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管理之后,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工作积极性上的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与对照组护理人员相比差异明显。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时,*表示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着提升,其中,对护理服务水平要求的提升就是其中的一个体现。因此,医院的护理服务由单纯的医疗服务模式转向综合性的服务模式[3]。由于护理在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护理的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水平,还能实现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有效提高。通过层次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对护理人员的发展层次进行精细的识别,从而设计出相应的管理方案,对相应的层次进行规范的管理,最终实现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

通过本次研究可见,实施护理层次管理模式后,在工作积极性的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理论知识评分和操作技能评分的比较中,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

总而言之,护理层次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还在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有效提高,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臧雯雯.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7):83.

[2]孙艳春.分层次管理在提高护理管理工作质量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127.

[3]张照亮,李严峰,姚晚侠.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实证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