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探索之路——以贵州省盘州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3

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探索之路——以贵州省盘州市为例

吕信兵

(贵州省六盘水盘州市委党校)

摘要:本文重在梳理盘州市近年来在探索发挥农村旅游强劲的带动和引领作用,逐渐将农旅融合发展打造成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的主要做法,并形成共建共享、就业创业和农民致富的大平台,为今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提供了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盘州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转化的历史方位,着眼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重大发展统筹抓手,乡村振兴中的旅游供给,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提供了极佳的路径。通过发展旅游,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从而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

农旅融合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新手段。在充分尊重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所开发的农业旅游休闲项目、农业配套商业项目、农业旅游地产项目等为核心功能架构,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农业旅游休闲聚集区。农业旅游作为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物,是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游览消费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是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两大载体,通过整合优势产业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农业旅游功能、创优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农业旅游产业。农旅融合不是简单地给二者做加法,而是要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从生产走向生态、生活功能的拓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建立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产业体系。农旅同步是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对于农村地区的产业优化组合、资源配置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重视地区资源优势分析,汇总现有资源类型,在产业规划中发挥出资源的利用价值,形成带有地区特色的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这也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截至2018年初,盘州市累计投资120亿元陆续打造了农旅融合4A级景区3个(妥乐古银杏、哒啦仙谷、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妥乐古银杏、乌蒙大草原、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哒啦仙谷)、3A级景区3个(沙淤景区、虎跳峡景区、九龙潭景区),其中4个旅游景区纳入全省“5个100工程”旅游景区。[1]哒啦仙谷景区荣获“贵州省十佳旅游景区”称号,娘娘山景区荣获“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盘州荣获“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称号;盘县麻郎垤村被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借助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和微信平台,盘县火腿、妥乐银杏、人民小酒等旅游商品走向全国,助推农旅融合发展。

一、化解贫困,做实产业,农旅融合是有力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是精准扶贫顺利实施的保障,精准扶贫的实现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前提。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在这其中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是关键。在长期的摸索过程中,针对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捉襟见肘,迫切需要一种和一般的输入式的扶贫方式不同的有效方式,要能够提供建立“造血”功能,“授人以渔”,靠内生动力推进产业发展,使之成为精准扶贫一个长期有效的方法。农旅融合的发展正是依靠政府的扶植和引导,重点投入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医疗、就业、环境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搭建产业平台将农村资源要素有效整合及市场化,作为一种不可或缺外部拉力。同时配合供给改革和需求调控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由城市自发而持续地向农村传输,发挥旅游乘数效应,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成为贫困地区发展的推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相融合是推力与拉力向同一方向形成的合力,势必会加快农游融合深度发展与贫困人口脱贫。

近年来盘州市正是以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为核心,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结合示范小城镇、农业园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精准扶贫、生态移民等项目,依托传统特色农业和高科技果蔬种植、特色规模养殖、自然风光、古老村寨、民俗民情等资源,在旅游景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等休闲度假产品,形成类型多样、特色互补、丰富多彩的系列乡村旅游产品,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不断夯实脱贫基础。通过坚持“旅游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旅游发展”的旅游扶贫工作基调,通过实施旅游扶贫,仅2017年累计带动3.4万贫困人口脱贫,真正实现让青山变“金山”、风景变“钱景”。[2]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实施,农旅融合发展已成为化解贫困,坐实产业的主要抓手,承载着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发展、旅游项目开发及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功能。农旅融合成为精准扶贫的核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当前全市的发展热点,兼顾了生态、生产、生活,不仅可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扶贫攻坚、全域旅游以及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也都起到积极作用。可以说盘州市农旅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户收入,还是推动农村社会持续发展,也是夯实产业基础解决农业农村发展困境的一个基本手段。

二、增收致富,传承文化,农旅融合是重要推手

盘州是“三变”改革的策源地,通过“三变”改革融入农旅融合发展,不断带动农民参与投资建设,推动全域旅游,以“三变”改革平台有效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引导和扶持旅游景区所在地农民开展开办乡村旅舍、农家乐等形式的乡村旅游经营活动,使农民切实受益,推动农村加快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盘州市通过发展农旅融合主要从三个途径使农户实在增收:

1、入股景区经营性项目带动。创新“三变”改革,以村级合作社为单位,采用“旅游景区+企业+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引导景区群众通过土地、集体资金、扶贫资金和劳动力入股参与景区建设,带动3275户9450余人脱贫,旅游景区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2、支持贫困户从事旅游业创业。充分利用景区周边贫困户自有房屋、土地和景区已建成的商业街、小吃街等资源,支持贫困户从事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文化产品等旅游产品加工销售。一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体验农业等,推动农村人口就业创业;二是创新开发旅游扶贫岗位,划定旅游服务业从业活动区域,在旅游景区开辟了马帮服务、特色商品街等。同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农家乐项目建设补助,扶持乡村农家乐、乡村客栈建设。目前全市上规模上档次旅游酒店100余家,农家乐、乡村旅馆达650余家,推进170余家农家乐开发建设。

3、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促进增收。加快推进盘州淘宝电商平台建设和贫困村电子商务站点建设,深入挖掘旅游商品,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发展旅游食品和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砂陶、木雕、根雕、竹雕、石雕、手工编制品等旅游商品企业60余家,增加就业岗位,有效带动1350人就业,人均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

以乡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农旅融合发展,需要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这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途径。乡村美,首先是文化美;乡村振兴,文化引领;乡村旅游,文化为重。广大农村地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民族风情、农业生产、社会生活、自然生态等方面的乡土文化,目前,在一些地方存在着乡村文化凋敝甚至“消失”的问题,错误的乡村建设观念、发展观念对传统古村落和乡村自然生态产生了巨大破坏,进一步加速乡土文化的失传,丢失乡村的灵魂。乡村旅游因独特的乡土文化而精彩,反过来,乡村旅游目的地也成功增强了全社会对乡土文化的保护意识。乡村旅游发展传承乡村风俗、器物、服饰、餐饮、艺术、建筑、绘画等物质和非物质乡土文化,不断促进我国乡村地区的繁荣昌盛。因此要通过创新发展来挖掘乡村旅游背后的乡村文明,在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建筑开发、经营管理、旅游产品设计等诸多方面凝练乡土特色、弘扬乡土文化、挖掘乡村记忆、保护乡村原生态环境从而使得乡村文明得以自然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要引导和激发居民对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以此形成自发保护乡村文明的内在动力和长效机制。

盘州市在农旅融合发展中特别注意传承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近年来着力打造以乡村民俗文化、风俗习惯为主题的民俗文化类乡村旅游项目。重点推出彝族火把节、布依族布依歌节、回族古尔邦节及采花节等民族文化传统节日,不断推出撒麻舞、海马舞、芦笙舞、达体舞及大筒箫等民族歌舞,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内涵。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打造具有特色的民族村寨,重点建设妥乐村、岩脚村、鄢官村、舍烹村、麻郎垤村、陆家寨村、海坝村、贾西村等一批民族文化村寨。2017年6月,盘州首个“文化自然遗产日”展演活动在淤泥彝族乡文化广场举行。展演活动既有原生态民族歌舞演出,又进行了民族服装秀及工艺品展示,更是特别推介了该乡非物质文化传习所的剪纸、刺绣、服饰、工艺品以及织布染布、彝文书写、水粄酒生产工序等彝族文化元素产品,标志着盘州市民族文化旅游建设迈上了新台阶。随后由国家旅游局主办的2017—美丽中国泰国、越南、柬埔寨旅游宣传推广活动首场推介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盘州旅游推介团作为贵州省唯一代表参加活动。盘州市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吸引各界目光。盘州市民族歌舞艺术团承担了推介活动中唯一一个歌舞表演环节。独具民族特色、热情奔放的歌舞表演,深深吸引了嘉宾们的目光,成为推介活动中的一大亮点。发掘-保护-推广-发扬的良性模式,必将有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三、保障生态,巩固治理,农旅融合是得力助手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保护农村生态、发展农业生产、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事实证明,乡村旅游发展真正实现了“农村增美、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旅融合的发展要在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转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上聚焦,有更多担当。

近年,按照加快推进旅游景区农旅一体化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盘州市深入推进《盘州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将农业、林业、水利等多个规划融入其中。明确了把盘州建成“大健康山地特色旅游目的地城市”总体定位,编制完成乌蒙大草原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规划、妥乐古银杏景区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规划、“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哒啦仙谷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老厂竹海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等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制度为保障,规划先行,盘州誓将生态保护工作贯彻到振兴发展的方方面面。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要将“造化钟神秀”的盘州生态资源一代一代地保护好,继承好!

盘州农村旅游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产业乘数效应日益明显,逐渐成为推动盘州经济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支点和推动力量。盘州要打造一个特色鲜明、品牌优良、设施完善的农旅融合强市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旅游扶持政策需进一步明确。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缺乏系统化、具体化的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扶持措施。二是尚未进行旅游六大要素有机整合开发。还没有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开发,规模不够大,功能不够完善,特色不够鲜明,未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品牌的转变。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开发建设景区硬件设施的同时,要舍得花钱在旅游宣传上。要针对自身的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策划,宣传要有针对性,要有轰动效应,而且要有连续性,实施系统宣传。

参考文献

[1]肖本归:《盘州市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夯实脱贫基础》,2018年07月23日《盘州快讯》,第1版

[2]盘萱:《贵州省盘州市全域旅游成脱贫攻坚“加速器”》,2018年4月27日《中国网》

[3]王越.“农旅结合”视野下的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15(6).

[4]孔继林.探索美丽乡村“农旅结合”双赢模式推广[J].基层农技推广,2017.5(5).

[5]周军,吉银翔.农旅融合视角下传统农业园区的转型与重构——以南京滁河大农业园区发展规划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2).

[6]吴兴梅.开创农旅融合新模式拓展城乡旅游新视野[J].吉林农业,2017.6(7).

作者简介:吕信兵(1983.08-),男,白族,硕士研究生,文学硕士,现工作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