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相关技术规范部分条款之商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普通混凝土相关技术规范部分条款之商榷

周锐

——以CECS03:20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为例

周锐

(合肥瑞悦工贸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16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建筑行业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混凝土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03:20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有关修编的条文和内容,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实际检测应用的经验和理解,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和看法,与同行专家商榷。

【关键词】混凝土;相关技术规范;商榷

引言

曾经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的某著名教授撰文《质疑“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对回弹法提出质疑,并在《混凝土》杂志2007年第9期刊发,引发了较大反响。身为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工程技术科技工作者需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有利于形成学术争鸣、百花齐放学术氛围的形成,更加有利于学术进步的发展,要不然容易使学术界成为一潭死水,造成学术腐败。笔者身为一个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者,希望结合实际应用,对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03:20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的修编内容发表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及建议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科研单位对协会标准原CECS03:8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旧标准)依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0)建标协字第15号文《关于印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0年第一批推荐性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进行了修订。笔者通过对新标准CECS03:20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新标准)的认真研读,同时结合自己实际检测应用的经验和理解,将新旧标准相比较并分析,发现存在一些修编不妥的问题。现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和见解,与同行专家商榷。

1.旧标准对适用范围的规定更客观具体。旧标准对其适用范围在总则第1.0.2条中规定以下几条:①对试块抗压强度的测试结果有怀疑时;②因材料、施工或养护不良而发生混凝土质量问题时;③混凝土遭受冻害、火灾、化学侵蚀或其他损害时;④需检测经多年使用的建筑结构或构筑物中混凝土强度时。

笔者对于将这些客观具体的规定修改为“适用于钻芯方法检测结构中强度不大于80MPa的普通混凝土强度”的原因存在疑惑,并且新标准在其它方面还做了较大的改动。例如在附录中增加了轴心抗拉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等。但前言对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中没有列出。所以建议新标准前言对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应进一步表述准确与完善。

2.“标准芯样试件”在新、旧标准中的定义不同,修订版本的定义缺乏没充足的理论依据和条文说明。

旧规程从结构的安全考和计算方便方面,将高径比为1∶1的芯样试件强度值直接作为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块的换算强度。如果新规程通过研究,芯样公称直径为150mm高径比为1∶1的混凝土圆柱体试件与公称直径为100mm高径比为1∶1的混凝土圆柱体试件强度值相差很大,应当在条文说明中有所说明,不可无故删除。

3.新标准6.0.1规定与条文说明中6.0.1的解释有所出入,修正方法的合理确定应是钻芯法所要侧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笔者认为,钻芯法修正应当采用修正系数而不应采用修正量。既然编者认为修正量的概念与现行国家标准GB/T3361《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在成对观测情形下两个均值的比较》的概念相符,而且修正量方法只对间接方法测得的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进行修正。因此钻芯法作为直接检测混凝土强度方法也就不适合采用修正量进行修正。

4.作为对比修正的芯样不应当随机取样,而应该和其他检测方法相同,这样相同部位的检测数据才具有可比性。

笔者认为在正常的检测取样上,应按GB10111—88《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中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但对于已按随机取样方式选定的部位,若须采用钻芯进行比对时,此时所取芯样部位应与需比对的方法部位相同,这样才具有可比性。

5.新疆是全国疆土最大的省份,其砂石及混凝土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却没有采集任何数据,因此规程虽然作为一个国家标准但其本身不够完善,没有完全的代表性。而且在正规的出版物和规程中,部分专业术语为了方面称呼,进行了简化。

笔者认为在新规程条文说明中最后一节中:将“标准养护”直接在文中用“标养”提出,是不合适的。在正规的出版物和规程中,若前面没有提及是不宜直接采用简称的。还有一些习惯用语在正规出版物中是不宜采用的,而应用专业术语来表达。比如:“混凝土”就不应当用“砼”,“标准养护”就不应当用“标养”、“蒸气养护”就不应当用“蒸养”等等,希望在相关方面可以进行改善和修正。

6.芯样的修补方式方面,新旧标准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笔者建议补平方式宜采用直接磨平法和硫磺胶泥补平法。采用水泥在新标准中只是用环氧胶泥或聚合物水泥砂浆补平方式取代了在磨平机上磨平的方法,然后在其他补平方式前添加了“抗压强度低于40MPa的芯样试件”作为限定,而相应补平材料的厚度没有任何修订。而根据笔者和其他有关同行的实际操作经验证明,补平方式宜采用直接磨平法和硫磺胶泥补平法。这两种方法可靠性较好。对于水泥砂浆、水泥净浆等补平方式,笔者也作过多次试验,补平层较难与芯样结合牢固,受压时通常在补平层与芯样的结合面提前破坏。而且补平厚度越大,对芯样检测结果影响越大。实践证明,补平厚度为5.0mm时影响较大。厚度在1.5~2.0mm虽然还是在补平层与芯样的结合面提前破坏,但相对影响较小,基本与磨平的相差不大。因此,笔者建议采用水泥砂浆、水泥净浆等补平方式时,其补平厚度宜为1.5~2.0mm。砂浆、水泥净浆等补平方式时,其补平厚度宜为1.5~2.0mm。

7.新标准只有施行日期,没有批准日期和发布日期,作为参照标准本身的设置也不完善。旧标准只有批准日期,没有发布日期和施行日期,作为标准体系本身就不完善。在这方面理应新标准中加以完善,但是新标准的修订没有有效的改善相关方面的问题。只有施行日期,没有批准日期和发布日期。作为标准体系的升级还是存在一个缺陷。标准前后2个版本人员完全变动,比较容易造成标准修订时严重脱节,这从新规程多处修订的不妥当就可以体现出来。

此外,新标准条文说明3.2.2第2条中“从表1可以看出:当样本容量n=15,样本标准差Scor=3.7MPa时,可以满足推定区间置信度为0.85,ΔK≤50MPa的要求。”中ΔK≤50MPa应该是ΔK≤5.0MPa。

二、结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是大家普遍认知的一个真理。我们的检测规程理论要上升到科学技术的高度,就应该在充分总结各种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技术。所以,加强检测规程理论的研究与实施应用的有机结合,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检测规程的理论体系,让它真正成为可以用于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的行为准则,已成为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的共识。笔者对于结合自身的多年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跟同行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互动,一起完善我们的相关条例,进而使混凝土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最终促进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