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及可持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及可持续应用

赵辉

匹克国际贸易(天津)有限公司300222

【摘要】本文立足于当下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再生水灌溉的生态风险进行研究。首先对比了污水灌溉与再生水灌溉的生态风险,然后对我国的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探究,分别从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和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根据上述问题就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对策提出几点建议,其中加强长期定位研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和建立再生水水质管理机制是最为重要和最直接有效的几个对策,旨在为我国再生水灌溉的可持续性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污水;再生水;农业灌溉;环境效益;生态风险;可持续

0.引言

目前我国对污水的处理技术难以满足农作物对灌溉水量的需求,而西北地区的地形因素和气候情况使得水资源与农作物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与工业生产用水需求的大量增加也为水资源的短缺造成了极大的问题。再生水用于灌溉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但是目前我国的再生水灌溉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及其可持续性进行探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1.污水灌溉与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研究

1.1污水灌溉生态风险研究

远在上世纪40年代,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就开始发展,迄今为止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自发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迅速发展阶段和理性发展阶段,灌溉面积也由最初的4万hm²扩大到了300万gm²,[1]但是随之而来的污水成分也趋渐复杂化,由此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卫生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重金属严重超标,长期的重金属超标污水灌溉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污水灌溉在生态风险上的表现主要集中于重金属超标。另外,病菌污染也是污水灌溉的一个潜在的风险。

1.2再生水灌溉生态风险研究

再生水是污水经过适当的处理之后,在水质标准方面达到可供使用的水。这项技术由于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对污水的有效处理,所造成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尤为明显,因此受到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大力关注。但是,再生水中仍然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高含盐量和丰富的氮元素也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破坏。根据有关数据调查现实,再生水灌溉之后的农作物土壤有巨大的盐化风险,其他的风险暂时不是很明显,因此,对再生水灌溉的生态风险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壤和地下水盐化的风险研究。

2.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

2.1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对再生水处理的关注力度正逐渐加强,国务院办公厅在2012年12月颁布了《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2],对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的总体目标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这点表明再生水灌溉技术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拥有强大的政策支持。另外,再生水的盐化风险和氮物质超标是一个潜在的问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这项难题还是存在较大的改善的可能性。而且再生水灌溉一方面能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保护淡水资源、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因此,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具有强大的政策支持和科技保证,同时拥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2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意义

再生水灌溉是一项符合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先进技术,在其完善过程中还需经历一段长时间的探索,但是再生水灌溉为我国和世界带来的巨大效益是不可预估的。首先,再生水是在污水处理的基础上再度经过科学加工而成的水,对于农作物的破坏明显小于污水处理灌溉。其次,再生水灌溉能够有效减少淡水资源的灌溉投入,这对于保护地球上稀缺的淡水资源有着强烈的意义。另外,由于水资源的短缺以及水资源运输的巨大耗费,在农业灌溉上所花费的经济成本在农作物生产投入中占据比较大的比例,因此,再生水灌溉推广能够节省经济成本,为全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我国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对策

3.1加强长期定位研究

鉴于污染物的形成过程较为漫长,而且在表现程度上面并不明显,因此很难直接发现问题,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污染物的密切监测,建立起长期的定位观测研究,尽可能及时获取再生水污染物的相关信息,并建立起再生水水质和生态风险管理的有机关联。国外在这项监管机制中有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因此,我国应该向西方国家吸取成功经验,对灌溉周期、灌溉量和灌溉方式进行密切的检测,加强再生水水质与生态风险的关联度,完善现有的水质检测标准,建立起严密科学的再生水物质含量监管机制。

3.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再生水灌溉技术的不成熟以及再生水灌溉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我国的再生水灌溉利用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科学技术难关可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被逐个突破,但是风险管理是根本治理问题,它能够有效地减少再生水水质污染和再生水灌溉操作的不合理现象。其中有相关学者表示,灌溉管理、肥料管理和盐度管理是再生水灌溉利用的最重要的三个管理层面[3]。在农业灌溉上要充分考虑到水质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影响,合理的灌溉量也是一大考虑因素,为此,可在再生水灌溉区附近建立缓冲地带,这能够对农作物和土壤起到一个科学有效的保护作用。其次,应该尽量减少人群与喷雾和气溶胶的接触时间,可将灌溉实践选择在晚上,而在灌溉方式上可以选择滴灌或者微喷灌。

4.结语

污水处理的发展历史较为长久,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探究也比较深入,但是由于一系列的科技问题,这项技术还未能达到理想的水平,因此,再生水灌溉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但是我国的再生水灌溉技术尚未成熟,在西方国家,对污水的处理应用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具有有效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YiLL,JiaoWT,ChenXN,ChenWP.AnoverviewofreclaimedwaterreuseinChina.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2011,23(10):1585-1593.

[2]陈新明,蔡焕杰,孙爱华,王燕.污水灌溉后土壤重金属汞和砷积累变化规律及对番茄的影响.土壤学报,2007,44(5):831-837.

[3]段飞舟,高吉喜,何江,张清新,吴月红.灌溉水质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分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3):450-455.